介绍:
中医科是我院下设的一级临床科室,经过四十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团队,现有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中西医结合研究生2名,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特色。建科以来,本科在继承中医传统医疗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现代医疗技术,与时俱进,形成了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诊疗方法。不仅能熟练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内、外、妇、儿、骨伤、...
展开>>
介绍:
中医科是我院下设的一级临床科室,经过四十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团队,现有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中西医结合研究生2名,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特色。建科以来,本科在继承中医传统医疗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现代医疗技术,与时俱进,形成了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诊疗方法。不仅能熟练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各大系统疾病,而且还开展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穴位贴敷、耳针、牵引等多种治疗方法,因人制宜,因病施治,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在风湿性疾病、内科疑难杂症、妇儿科常见病和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经验,深受广大患者好评。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我科还开展养生保健指导、体质调理、小儿保健推拿等业务。本科还开设有中医综合病房,并承担全院临床各科患者的中医会诊工作,以及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专业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任务。在搞好临床诊疗及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科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开展中医科研,举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近五年来,科室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中医专著10余部,组织、参与多项中医科研课题研究,获得宜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举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项。【特色疗法】科室开展的传统特色治疗项目有中医中药、辨证施治、针灸、火罐、艾灸、刮痧、小儿推拿、捏脊疗法、穴位注射、耳针疗法、中医场效应疗法、中药热敷疗法、牵引疗法、中药穴位敷贴、TDP、“冬病夏治”、“冬令进补”、中医体质调理、中医养生保健等。1.中医中药: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后给患者辨证论治,开出最适合患者的中药处方,整体调整患者阴阳气血平衡,让患者恢复正常状态。2.中医电针:以针刺刺激体表的穴位,促使经络气血疏通,阴阳调和,脏腑机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适合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三叉神经痛、落枕、头痛、头晕、失眠、中风、面瘫、偏瘫等症。3.中医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4.小儿推拿:用推拿防治某些小儿病证的方法。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上的特点,故小儿推拿也有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手法应轻快柔和,常用的有推法、揉法、捏脊法和推脊法。对腹泻、疳积、外感发热、小儿麻痹症及脱肛等病证的防治效果较好。用于5岁以下小儿适宜,年龄越小,疗效越好。5.拔罐: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等。6.穴位敷贴: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适合于免疫功能低下,脏腑气血虚弱的患者,尤以治疗平素反复感冒,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等。7.中药热敷疗法:中药热敷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置(如穴位上)。通过敷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可通过热蒸气促使敷包内中药内离子渗透到患者病痛所在,利用其温热达到温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目的。8.中医足浴:中药泡脚是利用热水促进药物渗透进人体的作用,使药物更好刺激足部穴位和反射区,使中药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过毛血管循环至全身经络,再循经络运行到五脏六腑,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从而改善睡眠,防治各种血管疾病,中药泡脚对糖尿病足、便秘、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和抗衰老均有一定的效果。9.中医膏方:膏方有补虚扶弱,纠偏治病,补中寓治等作用,能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具有服用方便,口感好,便于携带等多种特点,是“秋冬进补”和调理体质的选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