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在1976年前只设有门诊,有龚永福、芦弟、杜生敏、王国才4名医生,隶属于门诊办公室。1978年9月成立中医科并设病房,由医学院调入盛季良主任医师任科主任,王文普、张瑞祥为副主任,调入丁椿年、姜佩珠、芦承德、杜欣楠、李方中、陈德海等医师。当时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5人,护士...
展开>>
介绍: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在1976年前只设有门诊,有龚永福、芦弟、杜生敏、王国才4名医生,隶属于门诊办公室。1978年9月成立中医科并设病房,由医学院调入盛季良主任医师任科主任,王文普、张瑞祥为副主任,调入丁椿年、姜佩珠、芦承德、杜欣楠、李方中、陈德海等医师。当时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5人,护士6人。另有针灸科丁秋霞、陆珍华、苏明舒3名针灸医师。病房设床位40张,主要收治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且以中药治疗为主,辅以西药治疗。1980年张瑞祥副主任调回医学院,1982年袁培秀调任中医科副主任,并调进5名医师,加强了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力量,收治病种也逐渐增多。1990年被评定为青海省中医脾胃特色专科。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科室人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9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2人次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学习,5人次分别参加全国中医学会学术年会,多名医护人员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可通过高科技手段汲取国内外先进信息及治疗技术,有较高的临床技能、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承担着青海大学的中医学教学、见习工作。现已成为集中医教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中西医结合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特别是近3年来,新的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中医事业,派科室人员赴外地及院内相关科室进修,先后有2人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多人到院内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进修,先后有2人得到继续深造并获得硕士学位,业务能力有很大提高。病房调至整洁明亮的综合住院大楼,床位增至50张,配备了输液泵、心电监护仪、咳痰机、抗栓泵等,同时成立的康复科,合并了针灸等专业,配置了一系列康复设施,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收治病种不断增多,包括消化、心血管、呼吸、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许多内科疾病,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不断提高,收住急诊病人占住院病人的40%以上。年平均门诊量3000余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5%,治愈好转率达97%以上。经济效益持续上升。拥有一支医疗技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4人。承担青海大学临床本科、大专、妇幼本科班、计算机本科班等的中医理论课讲授、临床实习、见习等教学任务,每年达200学时,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从事教学。并在医教结合中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学手段与教学质量,不断研究和发现促进医教互动的契合点与增长点,不断总结和拓展临床医疗与理论教学的新思路、新经验、新途径和新领域,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完成医疗和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1项并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成青海省科技厅项目1项,青海大学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青海大学医学院科研项目1项,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项,目前进行省科技厅项目1项,青大附院科研项目1项。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业务项目8项。撰写并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中医科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医疗:特色一: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对肺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癌等肿瘤采用化疗并配合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中药治疗取得了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的治疗效果。(2)、运用中药内服及外敷合用治疗癌痛,减少了麻醉剂的服用量及副作用。(3)、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腹水及心包积液。(4)、运用“益气养阴方”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癌症放化疗的骨髓抑制,预防癌症复发转移。特色二: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胃癌前病变、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慢性腹泻、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对食道癌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特色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心病、高原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缺血性脑病、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