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一)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干部病房正式成立于1994年,是一个集治疗、抢救、康复、预防和干部保健为一体,是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疾病特点和干部保健医疗需求设置的综合性临床专科病房,担负着全省老干部和老年患者的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任务,是我省规模较大的老年疾病诊治中心。成立初时病床少,设备简陋,人员缺乏。我省著名的消化科专家田春铎教授和血液病学专家李琪芳教授是学...   展开>>

介绍: (一)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干部病房正式成立于1994年,是一个集治疗、抢救、康复、预防和干部保健为一体,是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疾病特点和干部保健医疗需求设置的综合性临床专科病房,担负着全省老干部和老年患者的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任务,是我省规模较大的老年疾病诊治中心。成立初时病床少,设备简陋,人员缺乏。我省著名的消化科专家田春铎教授和血液病学专家李琪芳教授是学科的创始人。科室成立以来,全科同志共同努力,致力于老年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研究及院外、院内的干部保健工作,在老年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代谢综合症、肺心病、心衰、脑血管疾病、肝硬化、脂肪肝、消化道出血等疾病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在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防治以及高原老年相关疾病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与国内同步。老年病科暨干部病房历经十五年,由初始创建到发展成熟,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改革以及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得到了前辈的无私帮助和医院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干部病房各个时期的全体工作人员用辛勤的工作、团结一致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积极态度,使老年病科暨干部病房成为了医教研全面发展、人才储备精良、在全省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奠基人:田春铎教授历届科室主任:第一届:田春铎教授、李琪芳教授(1994-1997)第二届:王纯莹教授(1997-2000)第三届:代青湘教授、张晓燕教授、杨发满副教授(2002-2005)第四届:代青湘教授(2005至今)一、初创时期:随着我省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干部保健工作的需求,干部病房于 1994年4月成立,开设床位70张,病房分单人间、双人间两种,条件相对优越,环境整洁、安静,所有病房都配有电视机,卫生间内24小时热水供应。当时科室人员紧张,只有医生8名,其中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4人,护士12名,涉及的专业有消化、心血管、血液、内分泌、呼吸、肾内、神经内科等,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但全科医疗护理团队在田春铎教授和李琪芳教授的带领下人员稳定,工作热情高涨,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老年患者各种疾病的综合诊治和护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病房也扩大收治范围,离退休老干部及要求享有优良医疗服务环境和质量的患者也可适当收住。医院对干部病房非常重视,及时协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病人住院可以及时进行检查、会诊和治疗。从无到有,发展成为现在拥有近50名正式员工的老年病科暨干部病房,这与各个时期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团队及全科医护人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二、发展时期:由于医院的高度重视和各届科室主任的不断努力,2001年以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老年病各专业得到了健全和进一步的发展。2006年院领导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将干部病房更名为老年医学科暨干部病房,分为两个病区,初步形成了包括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血液、风湿病系统等在内的老年医学专业。科室内部也配备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动态血压监测仪、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仪、床旁心电图机、血糖测定仪、动脉硬化检测仪,心衰测定仪及床旁呼吸机等。相继开展床旁心电监护、床旁呼吸机治疗、拍背机辅助治疗、氧气雾化祛痰疗法及压力泵预防下肢血栓形成等,并开展了B型钠尿肽(BNP)的临床研究,和血管功能及动脉弹性【包括ABI(踝臂指数),PWV(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检测及临床研究。大大提高了老年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科室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制定了以“稳步发展、积极创新”为原则的科室发展计划。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在医疗、科研、教学、保健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干部病房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老年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研究,领域包括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综合症、糖尿病、慢阻肺、高血压、冠状动脉相关疾病及部分风湿血液疾病。但与国内同级医院相比基础薄弱,但是科室有大内科的基础,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带领下,加强了人才队伍的培养,以送出去进修和在实践中成长的方式积极培养人才。当时的老主任田春铎教授、李琪芳教授及后来的王纯莹教授、高继东教授等都具有广泛的内科学知识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科室把老年病与各系统疾病相结合,着眼于高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数十篇的论文,完成了数项科研课题,既推动了临床工作,又扩大了在学术界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心血管病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无论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技术与治疗措施的不断改进以及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等方面均有长足的进步。自从提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概念以来,对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不断深入,除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近来还针对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胺酸或尿酸等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这对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以减少患病率、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科室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对预防心脏病学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系列研究是科室的方向,其中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预防、慢病管理、代谢与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心力衰竭、心脏生物标志物以及高原地区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等。在高继东教授的带领下2002年以后相继完成了省卫生厅和省科技厅资助的《高原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评估》、《慢性高原病与TGF-B等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高原部分地区糖尿病的调查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并首次提出肥胖是慢性高原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还关注老年抑郁的临床与治疗,在王纯莹教授的带领下,2002年开展并完成了中央保健局资助的课题《高原地区老年抑郁的患病特点和中藏药治疗的临床观察》。2005以来是老年医学科发展较快的一年。在科主任代青湘教授的带领下,与检验科合作开展的血浆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独立的、剂量依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它与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一定的关联。已有的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高原病也有一定的关联。该检查项目开展于2006年。2007年开展了B型钠尿肽(BNP)的床旁测定,此项检查可在病人入院后最短时间内了解患者心功能,协助诊断心力衰竭,尤其是早期诊断,及时了解心衰治疗的效果,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有积极意义。PWV与ABI是判断早期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可以作为将来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的评估指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预测指标。2005年美国FDA通过此项检测指标。科室在2009年的2月开展了此项检测。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2008年开始充分利用体检中心的骨密度测定仪,开展了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与研究。2008年在省外专局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与日本综合环境地球研究所和日本京都大学的老年病专家进行合作,以血脂异常和糖代谢异常的研究为切入点,进行《高原环境与高原地区老年人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及《高原地区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的课题,代青湘教授的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高原地区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与慢性高原病有一定的关联,可能是慢性高原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目前此研究课题尚在进行中。2010年科室申报并批准的省级课题1项《高原地区老年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研究》,已完成,准备结题。青海大学中青年基金项目1项,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3项,均在研究过程中。同时积极进行三新项目的申请和工作,近年我科申报三新项目《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的影响》、《无创呼吸机联合有氧药物雾化治疗高原呼吸衰竭观察》、《间歇性气压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等6项,均应用于临床,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了全面提高科室同志们的学术水平,科室领导还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积极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学术会议;鼓励全科同志发表论文和编写专著。在全科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先后组织举办多项省内学术活动,包括高原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学习班,全国糖尿病指南青海地区学习班等学术活动。同时为进一步做好科室建设,完善各级医师的岗位职责,认真落实医院制定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总医师的岗位职责,落实三级医师的查房制度,统筹安排病房、门诊工作。同时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目前科室共有护士22人,其中主管护师5人,护师12人,护士 5人,包括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8人,专升本在读3人,是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不但能够完成大量的临床护理工作,在护理部组织的各项考核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7年成立了老年医学专科门诊。主要诊疗范围为老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如老年性高血压、冠心病、急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眩晕症、肺炎、慢阻肺、肺心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甲亢、甲减、痛风、风湿病、骨质疏松症、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各系统肿瘤等,但老年病专科门诊的工作还有大的潜力可挖,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开展更多的工作,为广大的老年患者服务。总之 2004年至2011年是老年病学科大发展的阶段,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病房收治病人从2000年的815例/年到2010年1230例/ 年,病房周转率从89.8%到2010年99.6%,平均住院时间从18天降至13.7天。三、成果与奖励:2000年-2004年完成了中央保健局科研课题:《高原地区老年抑郁的患病特点和中藏药治疗的临床观察》获国内先进奖。2000年-2003年完成了省卫生厅科研课题:《高原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评估》,获国内先进奖。2003年-2005年完成了省科技厅科研课题:《慢性高原病血管活性物质TGF-B等变化的研究》,获国内先进奖。2005年2008年完成了省卫生厅科研课题:《高原部分地区糖尿病的调查研究》,获国内先进奖。2008年2013年省外专局科研课题:《高原环境与高原地区老年人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高原地区老年人动脉硬化性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和研究》,正在进行中。2010-2011年省科技厅课题:《高原地区老年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研究》,准备结题。2010-2012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对氧磷酶1.2基因多态性与高原地区老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正在进行中。2010-2012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PON1、2基因多态性与高原地区老年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正在进行中。2010-2012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动脉僵硬度间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同时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室每年都被青海省卫生厅和我院评为省干部保健工作的先进单位,多人获干部保健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四、未来展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老年科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专科特色和技术优势,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将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以及心理治疗和精神护理等紧密结合,为老年患者疾病的康复和身心健康提供了综合医疗的最佳途径。但是作为老年科的一员,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努力工作,在学术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得到大家认可,全科人员也有信心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逐步创建出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在新的起跑线上,把学科发展得更好更快,创学科品牌,真正实现青海老年学科的发展和腾飞,为青海的老年医学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二)一、科室历史青大附院老年病科前身为干部病科,1994竣工启用,设四个病区,干一、干二、干三为内科病区,干四为外科病区,开放病床108张,收治的对象均为处级以上领导或外宾。第一任主任为田春铎教授(任期1994-1998),曾担任青海省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任主任为王纯莹教授(任期1998-2001),曾担任青海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1年始改为各病区主任负责:干一病区主任杨发满任;干二病主任区代青湘任;干三病区主任张晓燕任;干四病区主任马  收起>>

专家列表

    暂无专家信息!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