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铜陵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是集影像诊断、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为省十三五临床医学重点培育专科、省十二五临床医学重点特色专科、市卫生计生委第二、三和四周期重点学科、市医学影像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省首批国家级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学影像建设是现代医院整体规划的“重头戏”,医院为进一步推动医院影像学科的发展进程,对采取松散管理模式...
展开>>
介绍:
铜陵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是集影像诊断、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为省十三五临床医学重点培育专科、省十二五临床医学重点特色专科、市卫生计生委第二、三和四周期重点学科、市医学影像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省首批国家级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学影像建设是现代医院整体规划的“重头戏”,医院为进一步推动医院影像学科的发展进程,对采取松散管理模式的原医学影像科进行了人财物统一管理实质性的整合,于2016年成立了“医学影像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实行中心下的放射科(含介入导管室)、CT室、磁共振室等部门的统一紧密管理、共享资源;为适应中心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中心还成立了技术部与护理组。设置医学影像科(中心)主任1人、技术主任1人、副主任3人、技术部主任1人、副护士长1人。为提高诊治水平,中心在内涵建设与规范化建设上狠下功夫,原则上50岁以下和副高职称以下的医技人员实行中心亚专科岗位轮转制度,定期开展集中教学、培训、疑难病例共享,实行实习生和住培生带教统一安排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科发展,更有利于年轻医技人员全面掌握大影像知识,建立扎实的医学理论功底,有效加快实用型人才培养周期。2.科室人才梯队中心拥有一支医技精湛、结构与梯队较合理的人才队伍,现有医、技、护人员69名,其中高级职称医师7名、硕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省首届“江淮名医”1人、市拔尖人才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在省市级各类学会或协会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或委员等职务者共15人。中心主任张金平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30余年,为安徽医科大学和皖南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委,省放射学分会“磁共振与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省全科医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微创学会理事、省微创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市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先后获得省首届“江淮名医”、市级医学影像学科带头人、市拔尖人才、市首届青年科技奖等称号,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在SCI、中华杂志和中文或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书籍3部。中心技术主任(兼医院门诊部主任)姚金龙,主任医师,皖南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市拔尖人才、市医学影像学科带头人(CT方向),担任省医学管理协会影像专业常委、市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曾获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多项,省市优秀论文多篇,参编出版书籍3部。中心副主任姚宜斌,主任医师,安医大兼职教授,担任省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市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影像中心副主任胡章明,副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现任省放射学会儿科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全科医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影像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市放射学会常委等职务。影像中心副主任汤永祥,副主任医师,现任铜陵市卫计委第五周期医学影像科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放射学会青年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影像分会委员、铜陵市第二批“1155创新创业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带头人助理、医院优秀青年技术骨干、市放射学分会委员兼秘书等职务。影像中心技术部主任韩德明,主管技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会辐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影像技术分会委员、铜陵市放射学分会常委等职务。方韶青,主管护师,医学影像中心副护士长,任省医师协会医学影像医师分会护理学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中心教学组织机构健全,以专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专业基地的组织机构为龙头全面开展各方面教学工作,目前已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专业人员25人。此外,采取派出去学习、请进来讲授等多种方式,加强学习与交流。每年负责举办省市级继教项目学习班1次以上;并承担各医学院校实习生教学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任务。3.科室高端设备在设备配置上,医院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以尖端仪器设备做到了精准“导航”,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专业医疗服务。目前中心拥有飞利浦 3.0 T磁共振、西门子1.5T磁共振、飞利浦 256层 CT、飞利浦 64层 CT、全景齿科拍片机、钼靶乳腺摄影机各一台,飞利浦DSA 2台,DR多台,同时安装了自助取片机大大方便了病人。中心除进行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外,还可开展心脏磁共振CMR、MR对颈动脉斑块精准分析、MRA、MRCP、MRU、MRS、CE-MRA、DWI、压水T2增强、CT仿真内窥镜、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齿科CT、低剂量CT及多种CT后处理技术(3D、MRP、CMPR),年诊断近30万人次。在介入诊治方面,可开展肿瘤血管内、外周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外周血管动脉瘤的弹簧圈栓塞、动脉出血性疾病的急诊血管栓塞、实体性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的射频及微波消融、梗阻性黄疸、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粒子植入、腔道良恶性狭窄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产后出血及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等介入治疗。4.科室学术与科研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医学诊疗水平,中心始终坚持“学术为先、应用为本”的学术研究理念,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成绩斐然。积极开展“三新”项目,MR增强减影技术应用、冠状静脉CTV、CT低剂量肺癌筛查、CT肝节段分析、冠状动静脉双重同步CT成像、肺动脉与下肢静脉联合CT成像、肺磨玻璃结节低剂量动态CT扫描、小肠CT造影、胃结肠CT仿真内窥镜等项目达到了省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此外,开展的吞水MRI食管造影技术、颈动脉斑块3T磁共振诊断、BOLD脑神经恢复的监测、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评估、介入在致命性出血中应用、旋转DSA在介入中应用、PS脊柱四肢全景成像应用、CT仿真内窥镜的应用、CT肺动脉与下肢静脉联合成像、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肺小结节CT诊治及介入治疗等项目已成为科室特色和优势技术。开展科研15项,其中省级课题1项、市科技局课题6项,获得省科技三等奖1项、市科技二等奖2项、市科技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3篇、中文与科技核心70余篇;《吞水磁共振食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课题团队获得市卫生系统首个“1155”创新创业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参与主编或参编出版书籍6部,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1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