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肌肉萎缩

14岁

       2009-10-23 13:02      浏览10116次
    病情描述:
    岁 左大腿明显比右大腿细 人随年龄而更加明显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神经肌肉疾肥大.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症是包含骨骼肌的进步弱点和退化描绘的几种遗传性疾病的期限.1868年最共同的形式是由法国神经学家 GuillaumeB.A.Duchenne描述的.Duchenne肌肉萎缩症被继承作为隐性混乱,基因继续X染色体.就像血友病,疾病是伴性的,影响男性.弱点的症状在幼儿期开始.反常地扩大的那些是由肌肉的滤渗部分地造成的油脂.肌肉的进一步破坏导致轮椅存在,通常年龄是13.死亡由二十年代末通常发生.母载体可以由测量酵素以肌酸激酶著名的简单的验血在许多情况下查出,并且1985年,通过测试表Duchenne基因的出现的基因标记.1986年 大基因的地点在X染色体被确定了.在第二十个妊娠星期之前,怀孕冒疾病之险可以通过分析胎儿血液监测.肌肉萎缩症的其他形式仿效继承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并且也许影响两性孩子和成人.一些比Duchenne形式是较不严厉和进步.治疗为疾病的任何形式不存在.在1987年,有位研究员辨认反常 Duchenne基因生产以反常形式的蛋白质,命名了这蛋白质dystrophin.蛋白质以后位于正常肌肉的外面膜.缺乏蛋白质显示导致 Duchenne和疾病的其他形式.疗法1990年开发的介入移植的健康细胞入患者的肌肉以疾病.早期的结果在改进表示,健康细胞开始做 dystrophin并且援助肌肉. 肌肉萎缩分类 1.按发病机理分类 (1)由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等病因产生的肌肉萎缩. (2)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肌肉萎缩,此种分类临床意义不大,因病因一时难以明确. 2.根据肌肉萎缩分布分类 (1)全身弥漫性肌肉萎缩;(2)头面部肌肉萎缩; (3)头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缩;(4)上下肢远端肌肉萎缩; (5)限局性肌肉萎缩 3.根据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发病变分类 (1)神经原性肌肉萎缩(2)肌原性肌肉萎缩(3)废用性肌肉萎缩.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主要指脊髓前角细胞及末梢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属于原发性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三者又彼此互相关连,而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虽也出现肌肉萎缩,有人将其列为继发性,晚期为废用性萎缩.肌原性肌肉萎缩是指肌肉本身病变引起的.废用性肌肉萎缩尚可邮于全身消耗性疾病. [编辑本段]肌萎缩的病因病理病机 神经原性肌萎缩常见的原因为废用,营养障碍,缺血和中毒.前角病变,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的病变等均可引起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从而使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萎缩. 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肌原性肌萎缩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 用微电极技术检查患肌营养不良的动物,显示机能性失神经肌纤维者约占1/3.两大类疾病可以引起“肌萎缩”,一是神经受损称神经源性肌萎缩,二是肌肉本身的疾病称肌源性肌萎缩. 指导意见 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肌肉萎缩,运动神经元病等病症属中医痿症,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目前西医尚无特殊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及药物.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中医痿症,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肌肉无以营养则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等. 治疗该病以脾,肾为根本,肝主筋,主人身运动,且肝肾同源,故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生肌起痿,强筋壮骨为主要治则,采用人参,黄芪,全虫,龟板,当归等数几十种名贵中草药,研究出“免疫方剂”系列,经长期临床实践证实,该药可使萎缩,无力的肌肉有不同程度的康复,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变形,疗效理想. 采用中医药纯中药方剂作为螯合剂治疗,运用适宜的中草药作为螯合剂,能够跟人体组织,器官内沉积的,过多的,有害的自由基,钙质,脂质,胶原蛋白,粘多糖,铅,汞,砷,铝,铜等物质螯合,排泄掉体内蓄积的种种致病因子,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素,消除了病症;同时,通过螯合剂的螯合作用,排泄掉了体内大量物质,致使机体内的这些有害的或无害的物质急剧减少,通过这些的物质锐减,刺激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中枢系统,进行应激反应,产生了一系列内源性物质(简称人体内药)如神经递质,激素,免疫因子等,使机体“推陈出新”,“脱胎换骨”等效应,为整个人体解毒,恢复了机体的代谢平衡,从而祛除了机体内的种种隐患和病灶,最终达到了防病治病之目的. 生活护理 建议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坚持治疗

    孙东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8498
    2009-10-23 10:06
向TA提问

有用(2)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如果确系营养不良所造成,应该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求中医的治疗,辨治得宜,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张舟

    副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7719
    2009-10-23 10:11
向TA提问

有用(14)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膝关节是人体主要负重关节之一,也是骨关节炎最好发的部位.膝关节骨关节炎以继发性最为常见,即膝关节在其他原因基础上发生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最常见原发病因有外伤,例如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骨折,髌骨骨折等;其次为异常负荷,例如肢体传递力线不正引起膝关节的内外翻畸形,或体重过度增加等.其他如关节内游离体,关节感染,剥脱性骨软骨炎等也可引起继发性骨软骨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最常见症状为膝关节的疼痛.初始时表现为钝性痛,以后逐步加重.尤其多见于负重时或上下楼梯时疼痛,而平地行走时并无疼痛,休息后疼痛症状即刻缓解.后期可出现上下楼梯和走平地时都疼痛,甚至休息时也可持续疼痛.有些病人可表现为静止时关节疼痛,又称“静息痛”,即关节保持某一位置过久后,或在晨起刚站立行走时出现疼痛,关节僵硬感,稍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过多活动或负重后又出现疼痛,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关节软骨血液回流障碍,局部充血后压力增加而造成.此外,骨关节炎还可以出现关节肿胀,伸屈活动受限,关节畸形,行走时膝关节摇摆不稳. 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可有以下体征: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尤其是大腿股四头肌萎缩可以较早出现,且较明显;关节肿胀,关节腔内可以有积液,浮髌试验阳性;膝关节周围关节囊附着处,例如胫骨上端边缘压痛;按压髌骨时可有挤压痛;严重病例,膝关节可以出现屈曲畸形,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活动时关节内有吱吱声.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X线片可无明显变化;以后可以发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软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关节边缘有骨赘,胫骨隆突变得尖锐;到后期,关节间隙可以消失,股骨和胫骨关节面可以变形.膝关节呈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 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理疗康复治疗. 从药物治疗看,既有中药,又有西药;既有内服药,又有外用药;既有全身用药,又有局部注射用药.目前最常用药物有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例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扶他林),美洛昔康(莫比可).近年来又有更新的药物问世,如西乐葆,万络;单纯止痛药有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曲马多;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妙纳);激素类如倍他米松(得宝松);软骨修复药物有氨基葡萄糖(如葡立胶囊);外用药中有双氯芬酸(扶他林)乳剂,依托芬那酯(优迈霜);局部注射药有透明质酸钠等.中成药更是繁多,根据中医辨证,辨病有多种方剂成药可使用,绝大多数病人经上述治疗,症状都能得到缓解,如有条件可结合理疗康复,症状好转更为满意.部分病人病情较严重,一般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对这类病人应该采取手术治疗,如施行关节置换手术而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除了药物,手术治疗外,在整个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过程中,自我保护,自我保养也十分重要.症状发作期应制动休息,症状缓解期的日常起居生活要劳逸结合.总之,要根据骨关节病情变化,具体症状与体征,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多数病人都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早预防,早治疗,应当引起关注,氨基葡萄糖为唯一补充软骨的有效的生理活性物质.非甾体类药物只能对症治疗. 有不引起胃部不适的 消炎止痛药吗? 经过药理学家几十年的努力与探索,不会引起胃部不适的消炎止痛药越来越多了.由于生理性环氧化酶被抑制后,会引起胃部不适,出血等症状.因此药理学家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设计出一种只抑制诱导性环氧化酶的消炎止痛药,也就是说这类药物对生理性环氧化酶不起作用,不会被抑制,或少抑制,而主要针对诱导性环氧化酶,将它抑制,或大部分被抑制.在这一设计理念影响下,近年来出现不少新药,这类药物很少出现胃肠道副作用.例如前几年出现的双氯芬酸(扶他林),美洛昔康(莫比可),近几年被赏识的西乐葆,万络,就是属于这类药物,它们的副作用很少,主要是发挥它们抑制炎症的作用,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怎样锻炼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关节表面的软骨出现老化,表现为软骨内所含的基质成分和软骨中胶原的排列出现改变.此时人体的负重关节,在反复的周期性应力的刺激下,关节软骨出现磨损,关节表面不平整,关节表面单位面积所受应力明显增加,进一步加重关节表面软骨的磨损,使骨关节炎进行性加重.了解了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过程,就不难理解,在膝关节已经出现骨关节炎的情况下,每天进行上下楼梯的过度操练,从力学角度来说,对膝关节并无任何好处,反而在过度的操练中,对膝关节的关节表面软骨进一步损害,因此有些病人在进行了这样高强度的操练以后,出现了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而言,适当的锻炼对膝关节是有好处的,这种适当的锻炼包括:在非负重的条件下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锻炼关节的活动度;进行股四头肌操练,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所有的锻炼应掌握适度为原则,即膝关节的锻炼并不加重膝关节负担,同时在锻炼后不应该出现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应当减少,甚至停止,以减少对关节内滑膜的刺激.

    翟丽梅

    副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8396
    2009-10-23 10:37
向TA提问

有用(4)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好 这是一大类型的疾病,主要的特徵是患者的肌肉组织会渐渐减少,而造成肌肉的逐渐萎缩. 病因 在肌肉萎缩症这类的疾病中,有许多是属於遗传性疾病,例如 · Becker’s muscular dystrophy · 逿馨氏肌肉萎缩症(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 · 颜肩肱肢型进行性肌肉萎缩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 · 肢带型进行性肌肉萎缩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 EmeryDreifuss muscular dystrophy · 肌强直型进行性肌肉萎缩症(myotonic dystrophy) · 先天性肌强直症(myotonia congenita) 指导意见 预防方法 若是有肌肉萎缩症的家族病史的健康的人,建议采取遗传谘询的方式进行分析.此疾病基因的女性携带者通常不会有任何的病徵.目前逿馨氏肌肉萎缩症的基因筛检於胎儿时期就可以完成,准确率为95%. 症状 不同型的肌肉萎缩症所产生的症状也各不同.例如逿馨氏肌肉萎缩症的病患最后常常会导致死亡.但是其他型式的肌肉萎缩症,则可能只会使患者的肌肉萎缩造成一点残疾. 你好

    王营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8547
    2009-10-23 12:26
向TA提问

有用(17)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大腿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大腿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大腿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大腿神经肌肉疾肥大. 指导意见 建议你到宣武医院的神经科治疗.如果选择中医治疗推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炙科”.

    李胜开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7070
    2009-10-23 13:12
向TA提问

有用(13)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动物实验证明,切断支配肌肉的神经24~36小时后,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兴奋性逐步增高,出现肌纤维颤动膜电位和肌纤维膜上卫星细胞等一系列的营养性改变,并逐渐发生萎缩,另外,肌肉的运动,正常生理活动的锻炼及充足的氧气供应与萎缩的发生密切有关.从临床角度看,支配肌肉的神经,包括脑部的上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肌肉本身的疾病(遗传,损伤,炎症等)血液供应障碍和肌肉的活动减少(废用性)均可引起肌肉萎缩. 指导意见 一,中枢性改变 1,脑源性肌萎缩,少见.常见大脑皮质的萎缩性病变,特别是儿童时期的大脑半球顶叶病变先天性运动区发育强或大脑半球深部(丘脑)占位性病变,炎症等,引起对侧身体相应部位的肌肉萎缩. 2,原发性脊髓前角或脑干颅神经运动核及其传导途径的病变所致之肌肉萎缩.例如,运动神经元疾病,包括婴儿进行性脊髓肌萎缩,少年进行性球麻痹,家族性遗传性少年型脊髓肌萎缩症等. 3,并发于中枢神经弥漫性病变的神经元性肌萎缩,如关岛运动N元疾病,海绵状自质脑病,家族性遗传性共济失调,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大脑叶性萎缩等. 4,先天发育畸形所引起的继发性中枢神经元性肌萎缩,如先天性颅神经核发育不全,综合症,脊髓积水,脑脊髓膨出,脊管闭合不全,脊髓发育不全,延一脊髓空洞症等. 5,脊髓病变,如损伤,产伤,脊髓压迫,带状疱疹性脊髓炎和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等. 二,周围神经病变 常见损伤,炎症,肿瘤,变性等均可引起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失神经支配,产生肌肉萎缩,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不同,决定了肌萎缩引病的形式,但不决定其临床类型,周围神经受损的部位决定了肌萎缩临床表现的特征,但不影响其起病的形式,例如损伤和炎症多为急性起病,引起肌肉急性失神经支配,遗传性和变性起病缓慢,逐步进展,产生慢性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的发生亦较慢,神经根损害所致者,表现为阶段性肌肉萎缩,神经丛损害所致者,出现一组肌肉萎缩,神经干或末梢神经损害所致者,产生局部范围或个别肌肉萎缩. 1,原发性或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疾病,如进行性腓肌萎缩症,遗传性肥大性间质性神经病,肌萎缩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病,家族性遗传性腓肌萎缩型共济失调综合症,家族性复发性压迫性周围神经麻痹,家族性复发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间质性脊炎神经病等. 2,周围神经损伤,如脊神经的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产伤,神经的缩窄性压迫神经电击伤,放射损伤及烧伤等. 3,周围神经的中毒性损害,包括药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等. 4,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及胶元结缔组织病和洁节病性周围神经病等. 5,其他,代谢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 三,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 罕见,系由运动终极的神经末梢变性引起神经肌肉传递不能而致肌肉萎缩,如重症肌无力的眼肌,颈肌萎缩,癌性肌病,有机磷中毒常出现肌束颤动和肌病变,但对于它的发病原理有最常见. 四,肌源性病变 1,遗传性肌肉疾病.由遗传基因异常所引起,如各种肌营养不良症等. 2,炎症性肌病,包括化脓性肌肉感染,不明原因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风湿性肌病,洁节性多动脉炎,复发性脂膜炎,寄生虫性肌炎和洁节病性肌炎等 3,代谢性肌萎缩,如骨病性肌病,骨化性肌炎,甲状腺性肌病.

    项洁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8468
    2009-10-23 13:21
向TA提问

有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