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分类及治疗

6岁

       2008-05-06 15:04      浏览8890次
    病情描述:
    你好,我看到对癫痫进行很多分类的说法,但就是看不到针对什么类型的癫痫患者用什么药的说法,是什么原因?是不是不管什么类型的癫痫,治疗方案和用药都是差不多的?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好,癫痫分类的确很多,治疗方法应该有别,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希望你能进一步联系,说明孩子详细情况,对症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李德鹏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7993
    2008-05-06 12:05
向TA提问

有用(4)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分类】 [编辑本段] 癫痫系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发生癫痫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原发性(功能性)癫痫和继发性(症状性)癫痫. (一)原发性癫痫:又称真性或特发性或隐原性癫痫.其真正的原因不明.虽经现代各种诊查手段检查仍不能明确. (二)继发性癫痫:又称症状性癫痫.指能找到病因的癫痫.见下述常见病因. 根据发作情况主要可分为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 ( 1)大发作,又称全身性发作,半数有先兆,如头昏,精神错乱,上腹部不适,视听和嗅觉障碍.发作时(痉挛发作期) ,有些病人先发出尖锐叫声,后既有意识丧失而跌倒,有全身肌肉强直,呼吸停顿,头眼可偏向一侧,数秒钟后 有阵挛性抽搐,抽搐逐渐加重,历时数使秒钟,阵挛期呼吸恢复,口吐白沫(如舌被咬破出现血沫).部分病人有 大小便失禁,抽搐后全身松弛或进入昏睡(昏睡期),此后意识逐渐恢复. ( 2)小发作,可短暂(2~15秒)意识障碍或丧失,而无全身痉挛现象.每日可有多次发作,有时可有节律性眨眼, 低头,两眼直视,上肢抽动. ( 3)精神运动性发作,可表现为发作突然,意识模糊,有不规则及不协调动作(如吮吸,咀嚼,寻找,叫喊,奔跑, 挣扎等).病人的举动无动机,无目标,盲目而有冲动性,发作持续数小时,有时长达数天.病人对发作经过毫无 记忆. ( 4)局限性发作,一般见于大脑皮层有器质性损害的病人表现为一侧口角,手指或足趾的发作性抽动或感觉异常, 可扩散至身体一侧.当发作累及身体两侧,则可表现为大发作. 【癫痫治疗】 [编辑本段] 一,一般药物治疗: 1.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安全,有效,价廉和易购的药物. ①大发作选用苯巴比妥90300mg/d.丙戊酸钠 0.61.2/d,卡马西平 6001200mg/d等. ②复杂部分性发作:苯妥英钠 0.20.6/d,卡马西平0.21.2/d. ③失神发作:氯硝安定525mg/d,安定7.540 mg/d. ④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安定 1020mg/次静注. 2.药物剂量从常用量低限开始,逐渐增至发作控制理想而又无严重毒副作用为宜. 3.给药次数应根据药物特性及发作特点而定. 4.一般不随意更换或间断,癫痫发作完全控制23年后,且脑电图正常,方可逐渐减量停药. 5.应定期药物浓度监测,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二,在癫痫发作的治疗中,抗癫痫药物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抗癫痫药物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癫痫发作,一是影响中枢神经元,以防止或减少他们的病理性过渡放电;其二是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阈,减弱病灶兴奋的扩散,防止癫痫复发. 一般将60年代前合成的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等称为老抗癫痫药,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癫痫药. 但有些发达国家,由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的一些副作用,已将其列入二线抗癫痫药.仅将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列为一线抗癫痫药.新的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氨已烯酸,托吡酯等,目前比较新的是优时比的左乙拉西坦片. 三,对于明确病因的癫痫,除有效控制发作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四,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可行立体定向术破坏脑内与癫痫发作的有关区域,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或慢性小脑刺激术. 五,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的治疗 1.积极有效的控制抽搐: ①安定,成人1020mg, 小儿 0.251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抽搐停止.随后将2040mg加入葡萄糖液中以每小时1020mg速度静脉滴注,连续1020小时,日总量不超过120mg. ②异戊巴比妥钠 成人0.5g溶于10ml注射用水中,以50100mg/分速度缓慢静脉注射至发作停止.注射中要注意呼吸心跳变化.发作控制后应继续鼻饲或口服抗癫痫药物. 2.处理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利尿脱水减轻脑水肿,纠正酸中毒等. 六,中医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大椎,腰奇,水沟,后溪. 配穴:百会,陶道,鸠尾,内关,神门,丰隆,筋缩,太冲.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据症情酌取配穴2~3穴,大椎穴以26号针,上斜30度角进针1.5寸左右,当病人有触电感,即退出几分留针.腰奇亦须深刺,重刺(针深1.0~1.2寸).主穴留针15分钟,配穴一般不留针.大椎,腰奇去针后可加拔火罐.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显效:针刺后半年以上未发作或发作明显减少(减少75%以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有效:针刺后发作减少(减少25%以上),发作持续时间缩短;3,无效: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或一度好转,后又恢复至治疗前状态. 以上法治疗149例.总有效率65%~88.9%[6,7].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间使,外关;2,神门,后溪. 配穴:分2组,与上对应.1,鸠尾,百会,章门,本神,大陵;2,鱼际,阳溪,三阴交,足三里,丰隆. (二)治法 药液:0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溶液,维生素B1注射液(含量100毫克/2毫升),任取一种. 每次选一组穴(主穴均取,配穴取1~2穴).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或出现感传后,推入药液.普鲁卡因每穴注入5毫升(间使,足三里须10毫升),维生素B1每穴0.3~0.5毫升.每日一组,交替轮用,10次1疗程. (三)疗效评价 治疗145例,有效率为82.1%[8]. 头针 (一)取穴 主穴:额中线,顶中线,顶旁1线,病灶相应区,癫痫区. 配穴:情感区,感觉区,胸腔区,枕上正中线. 病灶相应区位置:须依照脑电图表现,确定其病灶部位,在相应的头皮区域取穴,主额,顶,枕,颞等区. 情感区位置:在运动区前,距该区4.5厘米的平行线上. 癫痫区位置:风池向内1寸再向上1寸,在斜方肌尽头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只取一区,根据症状(如精神运动性癫痫加情感区,肢体感觉异常加感觉区等)或疗效情况酌配配穴1~2穴.以26号或28号毫针,进针达到所需深度(长度),快速大幅度捻转1分钟,频率200次/分钟以上,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以同法运针1次.亦可接通G6805电针仪,密波脉冲频率50~240次/分钟,输出量以患者能耐受的强度为宜,时间15~120分钟.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228例,有效率在67.71~100%之间.其中98例曾作1~6年随访,结果显效65例(66.3%),有效23例(23.5%),总有效率89.8%[9~12,16]. 拔罐 (一)取穴 主穴:会阳,长强. (二)治法 先将被褥分层叠成斜梯形,嘱患者伏卧其上,头胸部降低,臀部垫高,并使两股略分开,暴露 会阳及长强.先在该穴区进行严密消毒.术者一手之中指置患者督脉上,食指与无名指置于两侧之膀胱经,自大椎与大杼穴至长强与白环俞穴处,从上而下推按三遍.然后取三棱针对准会阳(双侧),长强,迅速点刺,深约0.3厘米.立即用抽气罐吸拔.留罐3分钟后起罐.接着再重复上法推按,拔罐.如此反覆进行3~5遍.吸拔物为血液和淡黄色粘液,一般开始时其量较多,拔2~3次后逐渐减少,以粘液出尽为止.每周治疗二次,癫痫发作频繁者,可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二疗程.若作巩固治疗,可每周一次,不计疗程.治疗前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者,可嘱其逐渐减量.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3例,治后半年以上未发作并停用抗癫痫药物者9例;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间隔时间延长,计12例;2例无效[15].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分4组.1,合谷,后溪,内关,足三里;2,哑门,大椎,间使,曲池;3,鸠尾,腰奇,心俞;4,脊中,筋缩. 配穴:大椎,膻中,长强,中脘,丰隆. (二)治法 可根据临床发作类型选取主穴,以躯体阵挛,强直为主取第1组,以感觉障碍为主取第2组,以内脏障碍为主取第3组.综合性的取第4组.配穴据症酌加,前3组用缝合针埋植法:皮肤常规消毒,局麻后,以1~3号铬制肠缝穿于三角缝合针上,用持针钳夹持从一侧植入穴位正中适当深度,由另一侧穿出,剪断两侧之肠线,略提一下皮肤,使线头进入皮内(注意切不可暴露在外,以免引起感染),盖上无菌敷料.第4组用止血钳埋植法:局麻下,在穴旁1.5~2厘米处,沿脊柱方向纵形切开0.3~0.5厘米,用小号止血钳向左右两侧分离皮下组织深达肌膜,以钳之弯侧直插穴位深部并按摩1~2分钟,至病人有麻,胀感,取3号羊肠线3厘米对折并埋入穴位深部,以敷料固定.配穴用18号脊髓穿刺针刺入穴位下肌膜层,待有麻胀后抽出针芯,将2厘米3号肠线推入穴位,盖上消毒敷料,并加以固定.每次选1个主穴,1~2个配穴,间隔20天至30天埋线1次.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共治1711例,结果显效890例,有效778例,无效43例,其总有效率为97.4%[13,14]. 芒针 (一)取穴 主穴:神道透腰阳关,神道透大椎,腰奇透腰阳关. 配穴:额三针,昼发加申脉,夜发加照海,体虚加是三里,关元,失眠加神门,三阳交;痰多加丰隆,膻中. (二)治法 主穴及配穴之额三针一般均选,余穴据症而加.背穴用0.6~1.5尺芒针进行透刺.额三针取双侧眉冲沿膀胱经透刺2针,以此连线的等边三角形另一顶点处沿督脉经透刺,余穴按常规刺法.针刺得气后,背部穴位以中等频率捻转1分钟,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按证候用补法或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如每周发作>3次者,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70例,结果治愈19例,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9%[17].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大椎,腰俞. (二)治法 敷药制备:活斑蝥捣碎备用,白矾和麝香另研备用. 先在选好穴位消毒后,用消毒瓷片划破所选穴位皮肤,轻微出血,在出血处拔火罐,约1~2个小时.取下火罐,将斑蝥,白矾和麝香自下而上依次敷于出血处,最后用风湿膏固定,保留3天,每周贴药1次,每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2例,治愈6例,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18].

    许铁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8343
    2008-05-06 13:17
向TA提问

有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