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山里红C.pinnatifida Bag.var.major N.E Br及野山楂 C.cuneata Sieb et Zucc的成熟果实。前二种称北山楂、后者称南山楂。
[产地] 北山楂产于山东、河南、辽宁等地;南山楂产于江苏、浙江、湖北、云南等地。
[采收] 秋季采摘其成熟果实。北山植鲜时切成0.3-0.4cm厚片,晒干;南山楂采后煮20-30分钟,捞起轧成饼状或整粒晒干。
[药材形性) 北山植 呈球形或梨形,直径1.5--2cm,表面深红色,有光泽,满布灰白细斑点,顶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柄残痕。切片者,常为0.3-0.4cm厚的顶头片,多卷缩不平,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切面可见5-6粒淡黄色种子,皮肉紧包着种子,皮肉厚而核小,气清香,味酸微甜。以个大、片形匀,皮红棕色,肉质厚者为佳。
南山楂 外形同北山楂,呈扁四形或圆粒状,直径0.8-1.4cm,表面灰红色,有细纹及灰白色小斑点,顶端有凹窝,其边缘略突出,质比北山楂硬,皮肉薄而核大。气微,味酸而涩。
[炮制] 生山楂 筛去灰屑,拣去杂质,功偏消食积,化瘀滞,降血脂。
炒山查 净山楂片或山楂饼,置锅内文火炒至深黄色,见有焦斑时取出凉透。若用武火炒至面呈焦褐色,内为黄褐色者,称焦山楂,焦楂肉。使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焦者更有收敛止泻之效,多用于脾胃饮食积滞,兼腹泻者。
炙山楂 净山楂与炼蜜或糖水拌炒,使山楂酸得甘使,使化瘀而不伤新血,导滞而不伤正气。
山楂炭 净山楂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晾后入药,炒炭入血,有化瘀止血之功,止血而不留瘀。常用于产后腹痛,恶露不尽或赤痢腹痛。
[成分] 含山楂酸、酒石酸、枸橼酸、齐墩果酸、维生素c、黄酮类,槲皮素、绿原酸、解脂酶及糖类。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
[功用] 消食化积、破气化瘀。用于肉食积滞,脘腹痞满,饮食不化,嗳噫吞酸,血瘀癜瘕,产后腹痛、恶露不净,泄泻痢疾,小儿乳食积滞等症。
[处方名] 山楂 焦山楂 山楂炭
[用法、用量] 煎服6—12克。
[保贮] 放木箱或其它容器内,盖好、防尘。
[注意] 炒炭后要洒水摊凉冷透、晒干收藏,以防火星复燃。
[常见伪品]
1.移铱果 为蔷薇科植物移铱Docynia delavayi(Franch)Schneid的果实。分布于云南等地。果实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2cm,果柄较长,表面棕黄色或棕红色,有细皱纹,果实横切厚片(混充山楂),中央分为五室的硬隔,每室有种子4个至多个,种子较扁小而窄,一般多已脱落,质硬。气微,味酸而涩。
2.尖嘴海棠 为蔷薇科植物尖嘴海棠Malus melliana(Hand. —Mazz.)Rchd.的果实。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果实形近似北山楂,但一端突出,宿萼脱落,外表面无灰白色小斑点;横切面果肉粗糙显颗粒性,中央 5室,每室有一圈硬壳包围,内有肉质种子2粒,种子质不坚硬,可切断;味微酸而稍甜。
3.冬豆梨 为蔷薇科植物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的果实。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吴类球形,大小近似南山楂但外表有棕色斑点,较光滑,少有皱纹,顶端残留花萼不明显,没有凹窝,常带较长的果柄。
4.滇池海棠 为蔷薇科植物滇池海棠Malus yunnanensisSchenid的果实的加工品。在四川、云南、甘肃等少数地区混作山楂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