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银柴胡 yinchaihu
【别名】银胡、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
【英文名】Stellariae Radix。
【来源】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密被腺毛或柔毛。主根圆柱形,粗1~3厘米。茎直立,细长,节略膨大,节间长1~2厘米,由基部明显多次二歧分枝,密被短柔毛。叶对生,无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5~3厘米,宽1.5~4厘米,全缘。花单生于叶腋,直径约3毫米,花梗长约2厘米,萼片5,长约4毫米,绿色,边缘白膜质,花瓣5,白色,全缘,顶端2裂,雄蕊10,排成2列,花丝基部连合,黄色,子房上位,花柱3。蒴果近球形,成熟时顶端6齿裂,种子常1~2,椭圆形,黑褐色。花期6~7月。
【产地分布】生于干燥草原及山坡悬崖石缝中。分布于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厘米,直径0.5~2.5厘米。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和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径0.6~1.2厘米。表面浅棕黄色或浅黄棕色,纵皱纹细腻明显,细支根痕多呈点状凹陷。几无砂眼。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折断面质地较紧密,几无裂隙,略显粉性,木部放射状纹理不甚明显。味微甜。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归肝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清虚热,除疳热。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主要成分】银柴胡根中含有菠菜甾醇,7-豆甾烯醇,银柴胡环肽Ⅰ,豆甾醇,α-菠菜甾醇-葡萄糖甙,7-豆甾烯醇葡萄糖甙,β-谷甾醇。
【使用禁忌】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