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痈、抽搐、夜啼。
应用
用于小儿惊风、中风症、本品清热化痰、清心热定惊的功效及性能均与竹沥类似、亦宜于热痰蒙闭心窍所致者。治小儿热痰惊风、高热抽搐者、长于牛黄等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类药物配伍。若治中风、痫症等神晕者,常与石菖蒲、郁金等化痰、开窍之品同用。本品亦用于热痰咳喘,可与桔梗、瓜蒌等清肺化。痰药同用。
考证
本品始载于《蜀本草》,原名竹黄。
1.韩保升曰:“《图经》云:竹节间黄白者,味甘,名竹黄。”
2.《日华子》谓:“此是南海边竹内尘沙结成者耳。”
3.《开宝本草》云:“按《临海志》云: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
4.《纲目》指出:“按吴僧赞宁云:竹黄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疗疾。”
上述本草所云天竹黄的来源与今相同。
各家论述
1.论天竹黄清心凉肝、化痰定惊之功
1.1.李中梓:“竹黄之寒,专泻少阴之火。火去而惊邪诸证靡不疗矣。”
1.2.缪希雍:“天竺黄,气微寒而性亦稍缓,故为小儿家要药。入手少阴经,小儿惊风天吊诸风热者,亦犹大人热极生风之候也。此药能除热养心,豁痰利窍,心家热清而惊自平,君主安而五脏咸得滋养,故诸证悉除也。明目,疗金疮者,总取甘寒凉血清热之功耳。”
2.论天竹黄与竹沥性能异同
2.1.李时珍:“竹黄,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
2.2.倪朱谟:“竹沥性速,直通经络而有寒滑之功;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小儿惊风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疟及伤风痰闭,发热气促,人抱龙丸,治婴科惊痰要剂。如大人中风,失音不语,入风痰药中,如屡见奏效。此钱月坡独得之见也。”
2.3.苏廷琬:“天竺黄,本草云清心豁痰,功同竹沥,气味稍缓,说亦近似。第痰生于脾,竹之有黄,似入脾而豁痰为切,与竹沥之走经络而利痰热微有不同,不止气味稍缓也。”
集解
《重庆堂随笔》:“《纲目》止载释名而无集解,出产采取,一切形状皆未之及。按《笔谈补》云:岭南深山中有大竹,竹中有水甚清澈,溪涧之水皆有毒,惟此水无毒,土人陆行多饮之。至深冬则凝结如玉,乃天竹黄也。玉彦祖知雷州日,盛夏之官,山溪涧水皆不可饮,惟剖竹取水,烹任饮啜皆用竹水。次年初召赴阙,各行求竹水不可复得。问土人乃知至冬则凝结,不复成水,遇夜野火烧林木为煨烬,惟竹黄不灰,如火烧兽骨而轻,土人多于火后采拾以供药品,不若生得者为善。此说可补濒湖之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