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白菊在中医临床上为常用中草药,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史。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本草备要》记载:“菊花味兼甘苦,性察平和,备受四气,饱经霜露,得金水之精,益肺肾二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治诸风头眩,明目祛风,搜肝气,益血润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舒血管、降血脂、抗肿瘤、驱铅等多种药理作用。那么,什么是杭白菊呢?
什么是杭白菊
白菊亦名小汤黄、小白菊,为桐乡地区的特产。杭菊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茶”并提。
杭白菊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有很高药用价值和延年益寿的功效,《补农书》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元代《本草衍义补遗》说:“菊花能补阴”。李时珍《本草纲目》道:菊能利五脉,调四肢,治头风热补;还记载一段神话:“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之皆以服菊成仙”。可见杭白菊的功效。练市杭白菊,还可代茶饮用,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经常饮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的作用。
分类
特级:花型完整,花瓣厚实,花朵大小均匀;无霜打花、霉花、生花(蒸制时间不到,造成不熟晒后边黑的花)、汤花(蒸制时锅中水过多,造成水烫花,晒后成褐色的花);入水泡开后花瓣玉白,花蕊深黄色泽均匀;汤色澄清,浅黄鲜亮清香,甘醇微苦。
一级:花型基本完整,花瓣较厚实,花朵大小略欠均匀;霜打花、生花、汤花在5%以内;入水泡开后花瓣白,花蕊呈黄色;汤色澄清,浅黄清香,甘微苦。
二级:花朵大小略欠均匀;霜打花、生花、汤花在7%以内;入水泡开后花瓣灰白,花蕊浅黄;汤色澄清、浅黄较清香,甘微苦。
杭白菊,有大洋菊与小洋菊之分,小洋菊又分早小洋菊和迟小洋菊
(1)小洋菊。植株茎梗较细,液芽带紫色。发枝分叉力强,为匍匐型生长,适应性强,叶片较小,微带紫色。花蕾多、花型小,花瓣短而厚实,色泽洁白,蒸青晒干后呈玉色,花香浓郁,冲泡后滋味甜润爽口,质地优异,但开花期较迟,从栽种到盛花期需200天左右。
(2)大洋菊。株型直立,茎干粗,分枝少,植株嫩茎带紫色。花型大,花色洁白,花瓣薄,蒸青后易晒干。成品化冲泡后香气较平和,总体品质略低于小白菊。开花时间比小白菊提前5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