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荠菜在农村地方比较多见,因为毕竟农村田野多,多半是长在田埂上,以前的人吃的多,现在少了,毕竟这也算是野菜,荠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荠荠菜别名枕头草、粽子菜、三角草、香荠、护生草、菱角菜、地菜、上巳菜、荠草,目前生产上主要两个品种:一种是板叶荠荠菜, 又叫大叶荠荠菜,上海市地方品种。植株塌地生长,开展度18厘米;一种是散叶荠荠菜,又叫百脚荠菜,植株塌地生长,开展度18厘米,该品种抗寒力中等,耐热力强,冬性强,比板叶荠菜迟10~15天,香气浓郁,味极鲜美,适于春季栽培,那么,荠荠菜是什么东西呢?
荠荠菜为十字花科荠菜属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林边、路旁、田间。分布几遍全国。荠荠菜根白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埃地,莲座状、叶羽状分裂,不整齐,顶片特大,叶片有毛,叶耙有翼。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白色,两性。萼片4个,长圆形,十字花冠。短角果扁平。呈倒三角形,含多数种子。
荠荠菜属耐寒性蔬菜,要求冷凉和晴朗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摄氏度。生长发育适温为12~20摄氏度,气温低于10摄氏度、高无22摄氏度则生长缓慢,生长周期延长,品质较差。荠荠菜的耐寒性较强,-5摄氏度时植株不受损害,可忍受-7.5摄氏度的短期低温。在2~5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荠荠菜10~20天通过春化阶段即抽薹开花。荠荠菜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为佳。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这是古人对春日荠荠菜随处可见的写照。春食荠荠菜是不少地区的习俗。古代医籍《名医别录》称荠荠菜“甘温无毒,和脾利水”,《本草纲目》则有“明目益胃”之说。荠荠菜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炖、可煮、可炒、可烹,还可做馅。而较为受人喜欢的是与鸡蛋或豆腐做馅包饺子,其味鲜美。另外,荠菜豆腐羹、荠菜神仙汤,其特殊风味胜过佳肴珍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