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中草药都会开花,有的虽然名字叫做草,但是它们其实是会开花的,今天我们说的白术和苍术,虽然名字不叫草,但是它们都是中药,它们和大多数的中草药一样取的是它们的根茎用的;那么白术和苍术分别都有什么作用呢,它们的功效有什么相同的吗,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白术苍术的功效的异同。
白、苍二术,《神农本草经》称“术”,列为上品,但未有白术和苍术之分。至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出:“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而无桠,根小苦而膏,可作煎用。”宋《本草衍义》云:“苍术其长如大小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白术粗促,色微褐,气味亦微辛苦而不烈。”清《本草崇原》谓:“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其实白术与苍术二者性味、功效应用同中有异,主治证候不尽相同,临证还需辨别应用。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功擅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善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湿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临床对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常与人参、茯苓等同用,如四君子汤;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者,则与茯苓、桂枝等配伍,如苓桂术甘汤;脾虚湿浊下注,带下清稀者,可配陈皮、山药、车前子、柴胡等,如完带汤;对于脾气虚弱,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单用本品即效。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功擅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善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湿痹肢节酸痛重着,夜盲等症。凡湿困脾胃,健运失常,胸痞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肢体倦怠,舌苔浊腻者,可与厚朴、陈皮、甘草同用,如《局方》平胃散。若脾为湿困,清浊不分,大便泄泻,小便短少者,与厚朴、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效佳;治小儿泄泻,可用苍术炒焦研末服,或与他药配伍同用,如食滞者配山楂,湿热者配滑石,虚寒者配干姜等。
总之,白术与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后世逐渐分别入药。二药皆有健脾、燥湿功能,均可用治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证。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为补脾要药,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为运脾要药,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常用治脾虚水肿及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脾虚胎动不安等证。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常用治风寒夹湿表证,风湿痹证,夜盲症及眼目昏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