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发布时间:2015-12-15   来源:中华康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的会遇到一些患有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对于他们的困扰,我们是有些感受的。为了避免缺铁性贫血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其发病机制吧。

  【发病机制】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细胞内,铁除参与血红蛋白合成外,还参加体内的一些生物化学过程,包括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DNA的合成,已知多种酶需要铁,如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核糖核酸还原酶及黄嘌呤氧化酶等蛋白酶及氧化还原酶中都有铁,如缺乏,将影响细胞的氧化还原功能,造成多方面的功能紊乱。

  含铁酶的活性下降,影响细胞线粒体的氧化酵解循环,使更新代谢快的上皮细胞角化变性,消化系统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缺铁时,骨骼肌中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减少,易引起运动后乳酸堆积增多,使肌肉功能及体力下降,含铁的单胺氧化酶对一些神经传导剂(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等)的合成,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缺铁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可使神经的发育及智力受到影响。

  发育中的红细胞需要铁,原卟啉和珠蛋白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合成不足造成低色素性贫血,关于缺铁与感染的关系,目前尚有不同的看法,缺铁时巨噬细胞功能和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有障碍;中性粒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和氧呼吸爆发功能降低;淋巴细胞转化和移动抑制因子的产生受阻,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但另有人强调铁亦是细菌生长所需,认为缺铁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铁丰富时较铁缺乏时更易发生感染。

  上面就是对于缺铁性贫血这个麻烦的问题的发病机制的一些介绍,相信通过这篇文章,大家也是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希望大家以后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更加的有把握。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缺铁性贫血的常识 
1、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多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重视营养知识教育及妇幼保健工作。如改进婴儿的喂养,提倡母婴喂养及添加辅食,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最好能适当补...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