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年人抑郁症

    发布时间:2016-03-07   来源:中华康网   

  老年期抑郁症(senile melancholia)严格地说是指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心境障碍不能归于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抑郁是一种负性、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的迟缓为主要特征。一般病程较长,具有缓解和复发倾向,部分病人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错综复杂,其中75%的病例都是由生理或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

  1、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继发抑郁症。还有许多患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易引起抑郁症。此外,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2、社会与心理因素

  抑郁症的出现与老年期的各种丧失有较大的关系,这些丧失包括工作的丧失、收入的减少、亲友的离世、人际交往的缺乏等等。

  (1)老年人退休后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常常出现不适应,如职业生涯的结束、生活节奏放慢、经济收入减少等,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

  (2)交往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也是导致老年抑郁的常见病因,案例中的两位案主都存在这个问题。

  (3)亲友的离世,特别是配偶的去世往往对老年人形成较大的精神创伤,容易诱发抑郁症,案例中徐女士和程先生都是在配偶逝世后出现抑郁症状的。有人曾对4489名55岁以上的丧妻者进行为期9年的调查,发现5%的人在丧妻后半年内相继去世,死亡率比未丧妻的同龄人高40%。此外,周围的老年朋友的逝世也会引起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在个案中,徐女士在经历了丧夫之痛后,又遭遇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幸。

  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因素也很有关系。一般来说,素来性格比较开朗、直爽、热情的人,患病率较低,而性格过于内向、或平时过于好强的人易患抑郁症。这些老年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或害怕绝症、或恐惧死亡,或担心成为家人累赘,从而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压力,引起抑郁。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老年人抑郁症的常识 
老年抑郁症:是常见老年人心理疾病,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由于抑郁是长期情绪低落的结果,因而很容易引发心肌梗塞、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