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机看

分享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检查方法

参与医生

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 董卫明 副主任医师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检查方法如下所述: 1、实验室检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重点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呕吐物的隐血试验、肝功能以及血肌酐,尿素氮等。特殊类型的检查方法如内镜检查,胃镜可直观观察并明确出血的部位,根据病灶做出相应的止血治疗。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时应在出血后24-48小时之内进行,处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补充血容量,待血压有所平稳后进行胃镜检查较为安全。若出血过多影响观察时,可用冰盐水洗胃后再进行检查; 2、选择性动脉造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处于上消化道持续大量出血,以至于胃镜检查无法安全进行,或因积血影响视野而无法判断出血灶时,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能够发现出血部位,并进行必要的栓塞治疗; 3、X线钡剂造影:因为肠道特殊解剖部位无法被一般内窥镜所见,有时容易遗漏病变,便可通过X线钡餐检查得到补救。但在活动性出血后,不宜过早进行钡剂造影,否则会因按压腹部而造成再出血或加重出血的可能。应在出血停止且病情稳定3天后谨慎操作,动脉造影以及内窥镜检查亦是如此; 4、放射性核素扫描:经内镜及X线钡餐造影检查阴性的患者,可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采用核素标记的方法,标记患者的红细胞后,再从静脉注入患者体内。当有活动性出血并且出血速度达到0.1ml/min以上时,核素扫描即可显示出血部位。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