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机看

分享

预防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应采取的卧位

参与医生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赵耀东 副主任医师
临床上通过改变病人的体位,可以得到调整颅内压的作用,经常使用的就是让病人上半身抬高30度左右。研究表明 ,一个颅内高压的病人,如果从平卧位改成上半身抬高30度左右的头高脚低位以后,可以让颅内压力降低大概5mmHg。5mmHg相当于2-3种降颅压药物的效果,所以在进行降颅压的时候,病人的体位非常关键,应该在护理上得到重视。改变病人体位的方法可以降低颅压,有利于脑子里面的液体向心脏方向的回流,减轻颅脑里面的水肿,是预防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又很便宜、有效的办法。当然有病人可以改成坐位,可能会更有利于脑水肿的降低,降低颅内压力。但是对于一些昏迷病人改成直立坐位,本身并不安全,会东倒西歪。所以临床采用最多的就是上半身抬高30度。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