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创立于1907年,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外科学)、国务院首批博士生培养点、211工程与985重点建设学科(外科学)和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普外)。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外科学系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单位,设有“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复旦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华山东方乳房专科医院”和“复旦大学疝病诊...   展开>>

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 创立于1907年,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外科学)、国务院首批博士生培养点、211工程与985重点建设学科(外科学)和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普外)。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外科学系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单位,设有“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复旦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华山东方乳房专科医院”和“复旦大学疝病诊治中心”。华山医院普外科现有医务人员81名,其中终身教授1名,资深教授1名,教授1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1名),副教授18名(其中硕士生导师15名),主治医师41名。全科具有博士学位者52名,硕士学位者24人。开放床位238张,年门诊量19万余人次,年急诊约1.1万,年住院患者1.2万余人次,年住院手术1万余例。学科发展方向:以肝胆、胃肠和乳腺肿瘤等传统优势领域为重点,代谢与血管外科并重。下设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甲乳外科、微创代谢疝外科和血管外科等五个专科。专科业务特色包括:(1)肝胆肿瘤的切除与微创外科(腹腔镜下手术与局部消融);(2)肝脏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重症肝炎和肝肿瘤);(3)胃肠肿瘤早期诊断、微创及多学科综合治疗;(4)直肠癌局部复发多学科手术切除;(5)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乳房整形与重建;(6)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7)腹壁疝微创手术;(8)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微创治疗;(9)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等,居国内领先。近年大力推动肝胆肿瘤、胃肠肿瘤、乳腺肿瘤、及减重与代谢外科的多学科MDT建设;推动微创外科技术在肝胆、胃肠、减重及代谢、各类腹壁疝以及甲状腺乳腺疾病中的推广应用。建立和参与制定行业诊疗规范。先后承担国家973、重大科技专项、863、科技攻关(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和器官移植研究所的建设,为肿瘤和器官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坚实基础。学科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外科学系的依托单位,已成为研究生和住院医师临床与科研培训基地。2013年以钦伦秀教授为首的肝胆外科团队加盟,使华山医院普外科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正逐渐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外科临床医疗中心。| 亚专科特色 |--------------【肝胆外科】经过近年的引进与内部挖掘相结合,肝胆外科具备了雄厚实力和强劲发展态势,在外科主任钦伦秀教授的带领下已成为拥有优秀学科团队的品牌学科。肝胆外科拥有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开放床位67张。坚持精准外科与个体化治疗、“巨创”(肝移植)与“微创”(腔镜下肝切除与微创局部治疗)并举的发展理念。肝胆外科还充分依托复旦大学的雄厚资源和华山医院的优势平台,发挥多学科协作、联合攻关的优良传统,联合感染科、介入科、化疗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团队,对肝胆系统疾病提出了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新模式。主要临床特色有:(1)肝脏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每年手术治疗近千例);(2)肝脏移植(包括肝肿瘤、晚期肝病、代谢性肝病)(每年各种肝移植近百例)。(3)肝脏肿瘤氩氦刀、射频等局部消融治疗;(4)胆道系统肿瘤(包括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等)外科为主综合治疗;(5)肝胆系统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囊腺瘤等)的外科治疗。(6)胆道系统(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7)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8)腹腔镜与内窥镜下肝胆系统微创手术治疗,为肝胆疾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手段,并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及上海市多项重大项目的研究。在肝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肝胆肿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转移复发防治新技术和新产品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进展。【胃肠外科】肠胃外科是华山医院普外科的基础和传统优势专业,历经数代人的努力,基础扎实,特色鲜明。胃肠外科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2名;基本床位55张。根据不同病情强调综合诊治、规范化手术、微创手术、联合脏器根治的理念。近期经全面整合细分为胃小肠疾病和结直肠疾病两个亚专业,学科建设得到迅猛发展与提升。主要临床特色:(1)成立胃肠外科为主的胃肠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协作组(MDT),集中华山医院多学科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2)开展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和结直肠癌TME、CME等规范术式,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高;(3)规范胃癌根治术,根据不同个体情况开展标准骨骼化清扫、扩大胃癌根治术,手术切除率高;(4)系统开展胃癌淋巴化疗—引流区域淋巴结黑染效果好,易于术中识别及淋巴结的清扫;淋巴清扫前载体携带化疗药物进入肿瘤引流区域内进行淋巴系统内化疗,杀灭或减弱癌细胞的活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5)应用“胃癌阻断技术”—发明了胃肠肿瘤阻断夹,术中阻断肿瘤细胞通过血流、淋巴流、胃肠腔内播散(阻断夹已申请专利),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属国际先进;(6)针对中晚期近端胃癌开展脾门淋巴结清扫,降低腹腔局部复发,是国内较早开展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单位之一;(7)开展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的超低位保肛手术,既保证手术根治的彻底性,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生活质量;(8)积极开展局部复发直肠癌的多学科联合扩大切除术;(9)近期开展直肠后间隙肿瘤的联合入路根治等复杂高难度手术;(10)肛门镜下吻合器痔环形切除术、肛周疾病切除、肛门整形手术和各种复杂瘘管治疗。陈宗佑教授为胃肠外科专科组长,主要负责结直肠疾病亚专业;黄广建教授为胃肠外科专科副组长,主要负责胃和小肠疾病亚专业。陈宗佑教授为普外科常务副主任,现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普外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普外科分会胃肠组副组长和胆道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和大肠癌诊治中心副主任。黄广建教授为普外科副主任,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承担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上海市重点基金项目的研究,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权威临床研究中心建立长期协作关系,联合培养学科优秀人才。【乳腺及甲状腺外科】1985年成立普外科甲乳组,2001年兼并原上房医院,保留并发扬光大了乳腺外科,成立了华山东方乳房专科医院。现已经成为外科博士点之一,并具有一定规模,人才梯队结构基本合理,在该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在社会上有良好知名度的专业学科。甲乳外科拥有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开放床位66张。对外开设了甲状腺与乳房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并附设乳管镜室,微创外科室等。协助管理华山医院乳腺体检队。坚持早期诊断与规范化、个性化治疗、“巨创”(乳房切除与重建)与“微创”(保乳、腔镜下甲状腺、乳腺微创局部治疗)并举的发展理念。甲乳外科还充分依托复旦大学的雄厚资源和华山医院的优势平台,发挥多学科协作、联合攻关的优良传统,联合影像科、病理科、整形科、肾病科和内分泌科等多学科团队对甲乳系统疾病提出了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新模式。主要临床特色有:1.甲状腺与甲状腺旁腺:在充分发挥影像诊断优势的基础上,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使得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水平与国际接轨。在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喉返神经监测与保护,淋巴结示踪,甲状旁腺保护以及腔镜下手术等方面形成自己特色。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2.乳腺外科:在每年1000例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特色: A)早期诊断:全数字钼靶摄片、高频彩超、核磁共振、乳管镜、前哨淋巴结探测及Mammotome活检系统等设备完善。检出了大量的早期乳腺肿瘤包括临床所不能扪及的隐匿性乳腺癌,尤其是癌前期病变,居国内领先地位。 B)微创技术:超声引导下的乳腺纤维腺瘤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乳腺癌保乳术、乳腺肿瘤整形术、腔镜下乳房切除术等应用灵活自如。 C)乳房整形与重建术:使得乳房切除患者重塑形象、重建自信。 D)在各种乳腺良性疾病如乳腺增生症、乳腺炎、乳头溢液的诊治及乳管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还开展了乳房体检与保健咨询工作。在科研方面,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了上海市科委与卫生局多个项目的研究。开展了乳腺癌的细胞免疫治疗、乳腺癌的耐药机制与对策、乳腺多学科诊断的对比优化、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等方面的研究。专科带头人邹强教授为外科副主任、甲乳外科主任及华山东方乳房专科医院院长,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外科学组委员,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副所长及甲状腺肿瘤诊治中心副主任。【微创、减重与疝外科】1992年该院成为了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十四家医院之一。在随后的20多年微创临床实践中,微创外科团队将腹腔镜这一技术成功应用于普外科的绝大部分手术中,每年完成的微创手术数千例。尤其是在疝与腹壁外科及减重与代谢外科更具特色,国内领先。经过多年努力,已形成一支临床与科研并举的优秀团队。1、疝与腹壁外科:自2000年以来,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腹腔镜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及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的胃底折叠手术等,尤其是针对各类复发疝、手术后补片感染等疑难病例的治疗更是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国内较早地将日间手术理念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在国际上首创了腹腔镜下造口重做造口旁疝补片修补(Lap-re-Do)技术。2、减重与代谢外科:2009年在美国麻省总医院(MGH)学习减重及代谢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归国后建立了包括微创外科、内分泌科、麻醉科、复旦大学睡眠中心、心理科、营养科、运动康复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呼吸科、泌尿科、整形科及护理等多学科组成的减重及代谢外科团队,开展了腹腔镜下减重及代谢外科手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尤其是考虑到亚洲人群胃癌高发的因素,基于对胃肠转流手术的缺陷研究,积极倡导并采用袖状胃切除的术式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那些伴有胃食管反流的肥胖患者,或不想切除胃的患者,我们在国内率先采用了胃底加大弯折叠的术式进行类似袖状胃切除的手术,手术效果理想,不仅节约了费用,降低了手术风险,而且,手术可逆,深受患者欢迎。本亚专科为复旦大学疝病中心依托单位,是上海市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副主委单位,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技术培训基地,中国减重及代谢外科学院培训单位,共取得相关专利3项,获卫生部(2005年)、863(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年)及上海市卫生局基金(2012)各1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40余篇相关论文。自2005年起,每年进行“微创外科大师班”这一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养了大批国内疝与腹壁外科及减重与代谢外科的人才。另外,多名骨干医生先后在美国、德国及台湾地区的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心进修学习。我们的目标是把更为精致的微创手术技术用于减重与代谢外科及疝与腹壁外科。我们正在探索手术对代谢改变的机制,何种手术方式更加有效及并发症少以及目前应用的术式对菌群的改变及对相关器官的影响,正在探索疝的发生机制、影响手术后复发的因素,正在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防粘连修补材料等。专科带头人姚琪远教授,为复旦大学疝病中心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减重与代谢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亚洲腔镜医师培训联盟专家,中国腔镜医师培训联盟专家,上海市司法鉴定专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  收起>>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