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我国属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国家,估计人群中HP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HP传染源。
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发展途径已得到临床验证。一般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是HP的主传播途径。因为HP感染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
虽然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与其他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相似,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侵袭力比较弱,致病力不强,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或有大量的细菌侵袭胃粘膜才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切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是防止胃病发生的重要一环。
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的胃病都会传染,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胆汁返流性胃炎、贲门失弛症、药物酒精损伤性胃炎、应激性胃炎等,都是非传染性的。而由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部疾患,则有传染可能。粪便、唾液、牙垢、呕吐物中均存在幽门螺杆菌,所以要强调清洁卫生,做到餐前便后洗手,特别是进食前,都必须洗手,这样即可以防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也可以防止其他传染病的发生。对已检出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应避免他人与之接触,并采取必要的正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