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胀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发布时间:2015-01-07   来源:中华康网   

  1.病史概要

  李X,女,11岁,中上腹部胀痛伴不适三月余,近两周来加重,疼痛无规律性,进食后自觉中上腹不适伴恶心,无返酸,病程中无发热、咳嗽、咳痰,二便正常。

  其母有“胃炎”病史,疼痛时不规则服用“胃舒宁”,余无特殊疾病史,无心、肾、肝脏疾病史。

  2.病史分析

  (1)腹部胀痛重点强调腹部疼痛的部位、诱因,是否由于饥饿与饱食后疼痛,疼痛的性质、持续的时间,通过本患儿的腹痛胀痛(中上腹)大致可考虑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炎、胆囊炎、胆道结石、肠道寄生虫、过敏性紫癜。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周艳

  (2)进一步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具体鉴别要点如下:疼痛部位有无放射痛,有放射痛考虑胆囊炎、胆道结石;胀痛是否与进食有关,有无节律性,消化性溃疡常于进食后两到三小时疼痛,或夜间疼痛,体检全腹均有压痛,麦氏点反跳痛阳性,可出现便血;体检皮肤巩膜黄染,伴脾肿大,提示肝炎可能。

  (3)本病例病史特点为:①女性,11岁,上腹胀痛不适三月余;②皮肤无紫癜,无心肾肝脏疾病;③腹部胀痛无规律性,与进食无关;④母有胃炎史。

  3.主诉

  腹部胀痛伴不适三月余。

  [体格检查]

  1.描述

  T 37.2℃,P 86次/分,R 22次/分,BP 108/70mmhg

  自主体位,神志清楚,营养发育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紫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中上腹剑突下压痛,麦氏点反跳痛阴性,四肢脊柱无异常,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

  2.体检分析

  (1)此病例查体特点为:①营养及生长发育正常,血压正常;②中上腹及剑突下压痛;③皮肤未见出血点、黄染及紫癜;④心肾肝脏查体无异常。

  (2)本病的阳性体征主要表现为:中上腹轻压痛,腹部无其他阳性体征,考虑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可能。

  [辅助检查]

  1.描述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7.4×109/L,RBC 3.12×1012/L,PLT 198×109/L,尿常规、粪常规正常,CRP 9mg/L,总胆红素110μmol/L,间接胆红素82.5μmol/L,胆固醇4.01mmol/L,甘油三酯1.1mmol/L。肝肾功能正常,两对半阴性。

  (2)幽门螺杆菌检测: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13C呼气实验阳性。

  (3)胃镜检查:胃体黏膜充血,胃窦黏膜皱襞增粗。

  (4)病理检查:胃体黏膜慢性炎症。

  

  

2.辅助检查分析

  (1)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须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

  (2)胃镜检查胃体黏膜充血,胃窦黏膜皱襞增粗;须考虑慢性胃炎。

  (3)病理检查:胃体黏膜慢性炎症;

  (4)粪常规正常,肝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正常,排除心脏、慢性肠炎及肝炎引起的腹部不适。

  胃炎疼痛在中上腹,无节律性,与进食无关系,无便血、呕血。肠寄生虫疼痛在脐周多见,有排除虫卵病史。

  肝炎可上腹饱胀不适,需考虑,但肝功能和B超正常可排除肝炎。

  过敏性紫癜皮肤有皮疹、淤点、淤斑,要考虑过敏性紫癜腹型,但患儿皮肤无皮疹、淤点、淤斑,但可排除过敏性紫癜。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浅表性胃炎,HP感染。

  2.诊断依据

  (1)反复上腹部隐痛饱胀,偶有嗳气,腹痛无明显节律性,无放射痛。

  (2)查体除上腹部压痛外,无异常发现。

  (3)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

  (4)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

   [治疗]

  1.治疗原则

  积极寻找病因;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进食过于粗糙或过热的食物;使用合理的药物治疗。

  2.治疗方案

  (1)强固屏障功能、促进上皮生长  硫糖铝(胃溃宁),每日10mg~25mg/kg, 分4次,饭后2小时服疗程4周~8周。胶体次枸橼酸铋(德诺,胶体铋),每日6mg~8mg/kg, 分3次口服,疗程4周~6周。

    (2)促进胃蠕动、减少肠液反流  甲氧氯普安(胃复安),0.2mg/k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由于服用后部分病人可出现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现已很少使用)。多潘利酮(吗丁啉),每次0.3m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

  (3)制酸剂和碱性药物

   ①H2受体拮抗剂  西米替丁(甲氰咪胍,泰胃美,cimetidine),每日20mg~40mg/kg,分4次于饭前10分钟~30 分钟口服,或按每次0.2g,用5%~10%GS稀释后静滴 。雷尼替丁(呋喃硝胺,ranitidine),每日3mg~5mg/kg,每12小时1次,或每晚1次口服,或将上述剂量分2次用5%~10%GS 稀释后静滴 ,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疗程为4周~6周。

  ②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洛赛克),每日0.7mg/kg,清晨顿服,4周~6周为一疗程。

  ③碱性药物  氢氧化铝,5岁以上小儿0.15~0.3mg/kg,每日3次,餐后1小时服。此外还可应用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铝碳酸镁片(达喜)或复方碳酸咀嚼片(罗内)。

  (4)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可同时使用胶态铋、抗生素和甲硝唑3种药治疗,合用2周为一疗程。

   (5)其他  缺铁性贫血者可补充铁剂,有大细胞贫血者可使用维生素B12。有些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锌、硒等含量均降低,可适当给予补充。

  3.治疗分析

  (1)对慢性胃炎疗效的评价应以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与否为主,不应以吸粘膜病理检查中病变程度轻重为唯一标准。

   (2)由于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的发生有关,应注意清除幽门螺杆菌以改善组织学的变化。

  (3)一般情况下慢性胃炎的预后较好,儿童的慢性胃炎病人其病变主要累及胃窦,而在中老年病人则影响到全胃,这个变化过程估计需要20年以上。

   [总结]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小儿以浅表性胃炎最常见。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胃粘膜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同时应注意排除胃的其他疾病和胃外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中上腹不适、饱胀、疼痛和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胃粘膜长期少量出血者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胃镜检查和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手段。本病需与胃溃疡、肠蛔虫症、肠痉挛和腹型癫痫鉴别。主要治疗为清除致病因素、强固屏障功能、促进胃蠕动以减少肠液反流等,并可使用制酸剂和碱性药物,若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消除幽门螺杆菌。儿童期本病的预后良好。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简单说说慢性胃炎的有哪些危害 
慢性胃炎常常是由于急性胃炎反复发作而没有及时治疗引起的,慢性胃炎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慢性胃炎会引起很多并发症对患者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