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5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我国现有超过两百万PD患者。药物治疗只能缓解PD病征,但不能有效控制病程发展,且长期治疗还可能引起“开/关”现象、异动、精神症状等副作用:许多患者最终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家庭及患者本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李建宇
在PD后期,外科手术治疗成为唯一能缓解PD症状、消除药物副作用的手段。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只有两类:损毁术和脑起搏器植入(DBS)。损毁术,优点是手术简单、费用低,缺点是只能做一侧,不可逆、不能调节;DBS,优点是可逆、可调节、同时可以治疗双侧症状,绝大多数术后效果非常好,缺点就是费用高。
上个世纪80年代DBS开始应用于治疗PD等疾病,术后能有效消除由药物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包括“开/关”现象、剂末现象和异动症等,使PD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DBS是微创手术,全程一般需要3-4个小时,大概230多个步骤,是很复杂脑部手术;术后,病人恢复很快。
DBS术前,需提前一个星期住院,主要是做一些术前检查,包括血液方面、心电图和胸片等等,另外还要做个头部核磁,主要是了解病人脑部一般情况,以及为手术当天做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停此药两周,才能手术,目的是减少手术出血风险。
DBS术中,简单说根据手术步骤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采用局部麻醉,因为术中测试需要病人配合,所以病人是完全清醒的。医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埋置电极的位置进行反复确认,包括手术靶点的计算;微电极记录核团放电;更换刺激电极,采用体外刺激器观察病人症状改善情况等。
反复确定靶点准确位置,是DBS核心环节,关系到手术后治疗效果。精密的手术仪器,和大夫的丰富的手术经验,是决定因素:1,首先通过美敦力导航系统计算靶点位置,此系统可以把核磁和CT图像融合到一起,减少核磁图像误差,得出准确的靶点三维坐标,同时当天做CT也可以节省手术时间;2,用以色列的α-omega微电极记录系统记录核团放电,以色列的α-omega系统除了能监测脑细胞放电图外,还能监测对侧肌体肌电图,大夫对比两种信号的关联性,就能更准确的确定靶点位置;有经验的大夫可以通过微电机记录系统,判断电极要埋置的核团的准确位置;3,微电极取出后,根据微电极记录的靶点位置,放入刺激电极,利用体外刺激器观察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大夫根据体外刺激的副反应,利用经验继续微调电极位置。最后刺激电极埋置的位置有可能和开始计算的靶点位置有所差别,但对病人来说,这种微调结果就是使手术效果的最大化。
第二阶段需要全身麻醉,把刺激电池埋入。
病人在DBS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只需要复查头部MRI或CT,检验电极的埋置位置。一般术后一周至两周内开机测试,调试两三次后,就可以完成刺激参数。病人术后一周基本上就可以恢复出院了。后期刺激参数的调整周期,一般一年或者更长时间调节一次即可。电极参数的调节目的,是合理匹配病人的各自症状,必须依靠大夫丰富的临床经验。
北京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在2000年完成了第一例DBS手术,迄今已完成了DBS手术超过1200例。其中约80%的手术病人为PD,其它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抽动秽语综合症、植物生存状态和癫痫等占20%;在2009年,我科成为全球最大的DBS治疗中心;DBS治疗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年均门诊的PD病人达到3000余人;年均手术治疗的PD病人约500余人。
更详细的信息,可查阅http://www.neurosurgery.org.cn/index.asp网站。
(为方便患者了解DBS外科手术过程,制作了如下简表)
DBS
术前
住院时间:术前一星期
检查:血液方面、心电图和胸片,头部核磁
注意:术前停药阿司匹林两周
术中
时间:3-4小时
麻醉:第一阶段局部麻醉,
第二阶段全是麻醉
简单介绍:
第一阶段,包括手术靶点的计算;微电极记录核团放电;更换刺激电极,采用体外刺激观察病人症状改善情况等;
第二阶段,刺激电池埋入
注意:准确确定靶点位置
术后
术后下床:术后第二天
检查:需要复查头部MRI或CT
参数调节:术后一周至两周内开机测试,
调试刺激参数
出院时间:术后一周
注意:术后病人还需要药物服用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