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当代年轻人的一大隐形杀手,这主要跟年轻人饮食习惯不规律、食品安全问题有很大关系,因此胃癌的发病率就相对增加了许多,那么胃癌和普通的胃炎有什么病理上的区别呢?本文将为你详细分析胃癌的病理。
根据胃癌的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将其分为早期和进展期胃癌。早期是指肿瘤浸润不过黏膜下层者;进展期胃癌是指肿瘤浸润超过黏膜下层或伴有转移的中、晚期胃癌。
一、胃癌的发生部位
根据解剖划分,胃癌可发生于胃上部、中部、下部,临床上也相应的称之为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我国胃癌以胃窦癌常见,欧美发达国家胃癌以贲门癌常见。近年临床发现高位胃体、贲门癌呈明显升高趋势。
二、胃癌的大体分型
国内外较多采用的是Borrmarm的胃癌大体分型。
0型:肿瘤主要沿黏膜或黏膜下播散,亦称浅表播散型。
Ⅰ型:肿瘤主要向胃腔内生长,呈息肉状,边界清楚,无溃疡,浸润不明显。
Ⅱ型:肿瘤形成明显的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呈环堤样改变,浸润不明显。
Ⅲ型:肿瘤表现为明显的溃疡,边缘呈坡样,明显浸润改变。
Ⅳ型:肿瘤呈明显浸润改变,主要向黏膜下、肌层、浆膜下浸润。临床上常称之为革胃”或“皮革胃”。
三、胃癌组织学分型
胃癌的组织学分类主要使用WHO的国际分型标准,分为9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未分化癌、未分类癌。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表现,其与肿瘤的预后、发病年龄、转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在肿瘤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的发生很少直接从正常胃粘膜上皮产生,而多数是在胃粘膜上皮已发生异常改变或疾病的基础上产生。这中间有一演变过程,即由正常胃粘膜转变成胃粘膜上皮异常常改变或疾病,部分再转变成胃癌。故将这各胃粘膜上皮的异常改变或疾病称作胃癌的癌前症变和胃癌疾病。前者是指胃粘膜上皮的组织病理变化,后者是指临床上的一些易转变成胃癌的疾病。但二者有时也很难截然分开,如前者的异常病理改变往往出现在后者的胃粘膜上皮上等。
以上就是胃癌的病理学说,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对于我们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其实多了解胃癌的病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看待胃癌,对于自己也是心理上的一种安慰,所以并不要排斥这些学识,掌握的多越有把握。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