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冯红
糖尿病有一种并发症叫“糖尿病足”。说到“糖尿病足”,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也许就是“烂脚”、“足溃疡”、“截肢”等可怕的画面。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目的就是告诉大家“糖尿病足”并不可怕,只要早期检查,“糖尿病足”是可以预防的。石家庄市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冯红
【概念】糖尿病足是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破坏。轻者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发凉、胼胝(高危足);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疸等。
糖尿病足早期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相关神经、血管检查等方面的病情评估。
一、病史询问
1、了解患者患病持续的时间、治疗方式及其并发症情况。
2、如已有溃疡病发生,还要了解溃疡的原因、持续时间、程度和进展情况。
二、体格检查
1、重点注意溃疡面的外观、范围、深度、温度、气味,确定脚有无畸形、浮肿、软组织感染或骨髓炎等。
2、检查患者对侧肢体情况。
3、检查鞋袜是否合适。
三、相关神经和血管检查
(一)下肢神经感觉检查/筛查
目的:了解患者是否仍存在保护性的神经感觉。
1、触觉:
尼龙丝法:用一根特制的10克尼龙丝,一头接触于患者的大脚趾、脚跟和前脚底外侧,用手按住尼龙丝的另一头,并轻轻施压,正好使尼龙丝弯曲。
结果判定:患者脚底、脚趾能感觉到尼龙丝则为正常,否则为不正常。
2、震动觉:
128H2音叉法:要进行双侧检查。同一部位重复两次,并增加一次静止音叉检查。
患者取半卧位,暴露双足,将音叉放在患者手部(或肘部、前额),让患者体会正常振动的感觉。敲击音叉使其振动,将音叉柄部放在母趾远端第一关节突起上方;同时嘱患者闭眼,询问患者有无振动感觉,并说出振动觉消失的时间,从而判断出振动感觉持续时间。
结果判定:(1)振动觉正常。能感到振动,能正确回答三次检查中至少二次。(2)振动觉减退。能正确回答三次检查中的一次。(3)振动觉缺失。完全无振动感,三次皆回答错误。
3、痛觉:大头针轻刺足底第1、3、5趾腹部及跖底皮肤,询问有无疼痛及疼痛程度。
4、温度觉:分别用盛冷水(5-10℃)和热水(40-45℃)的玻璃试管接触皮肤,嘱患者报告“冷”、“热”。
5、踝反射:患者足放置在平面上,足背屈30°-45°,用叩诊锤轻敲患者的跟腱,以造成踝反射。
结果判定:轻叩即出现足趾下弹反射为正常。
6、感觉神经定量检测:通过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的微处理器控制和神经选择性刺激,在皮肤部位进行快速、无痛、定量分析,判断无痛电流感觉阈值、感觉神经传导阈值和功能完整性,及时发现并量化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二)足底压力测定
通过比利时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让患者站在有多点压力触感器的平板上通过扫描成像、计算机分析测定脚不同部位的压力,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脚部压力异常和足底异常压力的分布区。
(三)周围血管检查
1、手触法:用手触膜脚背或胫后动脉的搏动,搏动消失提示有严重大血管病变。
2、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
3、经皮氧分压测定:通过经皮氧分压监测仪,无创性监测从毛细血管血流中溢出的局部氧气压力,了解组织细胞的微血管状态、实际氧供应量以及大循环情况,判断下肢动脉、毛细血管的缺血缺氧情况。
4、外周血管病变评估:
通过法国ATYS外周血管工作站,使用多普勒方式测量肢体动脉压,得出踝动脉/肱动脉收缩压比值(踝/肱比值) ,评估动、静脉血流情况,从而直接或间接的评估并检查潜在的深部静脉栓塞、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管阻塞的严重程度,达到早期判断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病情程度的目的。
结果判定:踝/肱比值正常人为1~1.4,<0.9提示下肢有轻度供血不足,0.5~0.7可有间歇性跛行,0.3~0.5可有缺血性休息痛,<0.3可发生肢体缺血性坏死。
【知识拓展】糖尿病足的三级预防
糖尿病足的预防应该从低危患者开始,中、高危患者为重点预防对象。一级预防主要针对低危患者,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药物疗法、健康教育、控制吸烟饮酒等方法,达到预防糖尿病足的目的。二级预防针对正在发生足溃疡的中危患者,加强伤口处理。三级预防针对中、高危患者,严格控制代谢、科学运动足部、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足部负荷、对坏死组织进行清创、合理使用扩血管药物等,防止足溃疡发展,降低截肢率、死亡率。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