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血糖而导致的,患上了糖尿病足疾病。糖尿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会导致患者截肢的可能。患者应该及时的治疗,选对正确的方法,在治疗方面中医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治疗方法。那么中医也应该怎样治疗糖尿病足呢?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痹”、“脱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具体如下:
(1)瘀血阻滞,脉络痹阻: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 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
(2)湿热下注,热毒蕴结:消渴病人由于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病程迁延,脾气虚损,健运失司,津液不化,湿浊内生,或因气机阻滞,瘀血阻络影响津液正常代谢,出现湿邪阻滞。湿性重浊粘滞,出现足肿。若湿热下注则患处皮色暗红,肿胀,疼痛,甚则溃破溢脓。 若淤血湿浊阻滞脉络,营卫壅滞,郁久化热,或患肢破损,复感邪毒,阴液更亏,导致脱疽,甚至肉腐、筋烂、骨脱。若热毒白炽盛可有全身发热,烦热口渴,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若殃及骨髓,则证属凶险。
(3)精血亏损,气阴两伤:临床观察消渴病,脉痹,脱疽等多发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此部分病人,因消渴日久,伤阴耗气,多有气阴两虚见证。而脉痹,脱疽形成之后,由于瘀血内阻,热毒血瘀等原因,进一步耗伤正气,导致阴伤气虚加重,阴阳俱虚,精血大亏,脱疽久不收口,新血不长,新肉不长,病情缠绵。
据了解,没有多少人能够对突然形成在身体上的糖尿病足疾病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所以,当糖尿病足在身上产生之后并未及早的进行治疗,使得身上所患疾病慢慢加重,最终伤及机体的健康。而如果想要避免糖尿病足形成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就需要认识到这种疾病潜存的巨大性伤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引起的,它的典型表现为足部溃疡、坏疽。严重的糖尿病足由于溃烂长期不能愈合,往往需要截肢。
截肢致残是糖尿病足最可怕的危害之一,据统计,全球70%的截肢术都是用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的,糖尿病患者“丢腿”的几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5倍,更形象点来说,在世界上,每过30秒钟就有一条腿会因为糖尿病而被截除。
可以说糖尿病足还是糖尿病控制不良的恶果,它的发生是以糖尿病神经和血管病变为基础的。首先,因为发生了神经病变,神经的保护性反射作用消失,患者受到伤害也可能浑然不觉,这就必然容易造成各种严重的损伤,其次因为发生了血管病变,下肢缺血,营养不良,所以损伤一旦发生就很难愈合。另外,病情控制差的患者抵抗力也往往较弱,容易发生感染,这又使得伤口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感染,并逐渐发展至坏疽。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的治疗,要控制血糖,好好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要吃一些清淡而含维生素高的食物。不要吃一些含糖高的食物。应该要积极的治疗,不然就会严重导致糖尿病足的出现,患者应该积极地控制自己的病情,以免危害到自己的生命。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