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型肝炎的定义及临床分型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 AHF)和重型肝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它可以是除了病毒以外的其他致病因子,有理化(中毒),生物(感染、黄曲霉素)、肿瘤( 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先天性代谢障碍(wilson氏病)、先天畸形(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因素。而后者仅局限于病毒这一范畴。AHF既可以发生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也可发生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包括已证实有肝损害的慢性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及肝炎肝硬变)。
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生AHF者称急性重型肝炎,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发生AHF者称慢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又可根据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通常以肝性脑病为标志)缓急程度再分为暴发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前者指于发病的10天内发生急性肝衰竭,而后者指于发病后10天至2个月(8周) 内发生的急性肝衰竭。近年国内有学者提出对起病后2个月至半年(24周) 内发生的急性肝衰竭称为缓发性重型肝炎,但尚未最后统一。
二、重型肝炎的病原学
1,甲肝病毒(HAV) 单纯HAV引起重型肝炎较少见,约占10%,而多见于在原有HBV,HC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时,发病数为30万人,而死于单纯HAV感染者25例,根据国外报道,急性甲型肝炎发生重型肝炎的机率在0.01~0.1%之间,由HAV引发重型肝炎常在病程的早期,而在甲肝型肝炎病程后期,由于病情反复或加剧时引起重型肝炎者较少见。
2,乙肝病毒(HBV) HBV是引起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据报道,急性乙型肝炎发生重型肝炎的可能为1%。由于HBV感染大多是经母婴垂直传播而来,易形成免疫耐受,因而在HBsAg携带者中突然发生重型肝炎者较少见,而多数是在HBV所致的慢性肝病(慢性乙肝、肝硬变)基础上发生的。
3,丙肝病毒(HCV) 能否引起急性重型肝炎尚有争论。据来自台湾和日本的报道,HCV可以导致重型肝炎,且以亚急性重型肝炎多见,少数为慢性或急性重型肝炎。
4,戊肝病毒(HEV) HEV感染引起重型肝炎主要发生于孕妇患者。孕妇的HEV感染率及其病死率比非妊娠妇女患者均明显增高,其感染率为非孕妇的4~5倍以上,病死率在一般戊肝为1~5%,而孕妇达10~40%。
5,庚肝病毒(HGV)和TTV HGV和TTV的致病性目前尚难定论,多数学者认为,HGV和TTV是其它病毒性肝炎病程中一种“伴随感染”或是一个“旁观者”。据来自台湾、美国的报道认为,HGV 引起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非常少见,而来自中国沈阳的报道认为HGV 单纯感染或重叠于其他肝炎病毒基础上的感染可引起重型肝炎,并认为,HGV所引起的重型肝炎病情似乎更严重,死亡率更高。
6,其他病毒感染 其他能引起重型肝炎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腺病毒(adenovirus)、人类细小病毒(human parvovirus, HP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HSV)、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等,这些病毒引起重型肝炎多见于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肿瘤化疗后。
7,混合感染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混合感染易引起重型肝炎,HDV/HBV的同时或重叠感染引起重型肝炎是典型例子。在HBV和HCV慢性感染的基础上,均有可能合并HAV感染,且发生于后者的病情似更严重,也有HBV合并HIV感染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或中途停药者发生重症肝炎的报道。笔者也曾遇到一例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合并CMV感染且出现重型肝炎倾向。
迄今为至,尚有一些未知的病毒可引起重型肝炎,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相同病原体在不同的宿主,或不同的病原体在某个宿主所引起的病理生理、转归可完全不同,但引起急性肝衰竭导致重型肝炎则殊途同归于大量肝细胞的坏死,而导致其坏死的机理可分为3个原因:⑴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伤。⑵病毒的直接损伤。⑶缺血性肝细胞损伤。
四、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重型肝炎 又称暴发性肝炎,一般指在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后10天内发生肝衰竭。其特点是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早期以精神神经症状最突出,如性格改变、嗜睡、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同时可有肝浊音界缩小,出血倾向加重,扑翼样震颤、踝阵挛、肝臭,肝功能生化指标显着异常,呈酶一疸分离,胆一疸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40%。
2,亚急性重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后10天至8周内出现肝衰竭。在急性肝炎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点即应考虑。(1)极度乏力、精神萎靡。(2)严重消化道症状(频繁恶心、呕吐)。(3)高度腹胀,可有腹部胀气或大量腹水。(4)黄疸迅速加深,数日内血清胆红素达170umol/L以上。(5)明显出血倾向如皮肤大片瘀斑、消化道出血等。(6)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⑺凝血酶原活动度<40%,酶-疸分离,胆-疸分离。以上特点在各个病人可表现轻重不等,可不必同时都具备。
3,慢性重型肝炎 为重型肝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约占70~80%。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活动性肝硬变的基础上病情恶化所致。故临床表现必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变的特点。有部分病例起病稍急、病史较短、酷似急性肝炎发展而来、实则原有肝炎隐匿发展,症状虽不明显,但具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体征、化验特点。
五、重型肝炎的预后
重型肝炎的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国外报道为60%~80%,国内报道大多也在60%以上。死亡原因多为,肝性脑病合并脑水肿所致的脑疝、消化道大出血、继发感染、肝肾综合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能否存活取决于肝细胞坏死程度、残余肝细胞再生能力、并发症的处理。影响预后的因素如下:
1,病毒 由HAV、HBV、NANBV所致重型肝炎,其存活率分别为66%、38.9%和20%,孕妇感染HEV后死亡率较高。多种病毒混合感染死亡率较高
2,年龄 <14岁患者存活率为35%;14~45岁之间,存活率为22%; >45岁者,存活率为5%
3,昏迷程度 Ⅱ~Ⅳ级的存活率分别为66%、42%、18%。从症状出现至深昏迷之间的天数越少,肝细胞坏死程度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4,肝脏大小 B型超声波和CT 扫描肝脏大小能正确地估算出残存的肝容量(储备功能)。
5,化验指标 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胆固醇、胆硷酯酯、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有判断预后价值,AFP 水平也有预后价值,有报道认为,血清AFP阳性者,存活率为80%,反之为20%。
六、各型重型肝炎的诊断要点
(一) 急性重型肝炎
1.既往无肝炎病史。
2.发病初类似急性黄疸肝炎,但病情发展迅猛,发病10天内出现精神症状,Ⅱ度以上的肝性脑症。
3.出血倾向:皮肤、粘膜和穿剌部位出血点或淤斑、甚至胃肠道出血。 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40%
4.黄疸迅速加深。
5.肝浊音界缩小,肝臭、扑翼样震颤阳性。
各型重型肝炎的诊断要点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
1.既往无肝炎病史。
2.发病初期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病情较重,常呈“四高”现象,即高度乏力、高度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不能进食)、高度黄疸(上升很快,迅速到达171mmol/L以上)、高度腹胀,以后迅速出现明显出血倾向和腹水,亦可出现肝-肾综合征,而肝性脑病常出现较晚(10天以上、8周以内) 或不出现。
3.凝血酶原活动度<40%。
(三)慢性重症肝炎
1,常有慢性肝炎及肝硬变的病史和体征(食道静脉曲张、大量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脾脏明显增大)
2,有类似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的意义不如在急性及亚急性重型肝炎时的意义大,因为严重肝硬变本身就可引起凝血酶原活性明显降低,如再合并普通黄疸型肝炎,也有PTA<40%的可能,同时也可有腹水,轻度出血倾向,极易误诊为慢性重型肝炎。
4,血浆白蛋白的降低常更明显,发生腹水和内源性感染的机会也高于急性和亚性重型肝炎,而且内源性感染又是病情恶化的诱因。
七、治疗
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肯定有效的特效疗法,仍然以综合疗法为主。其原则是:减少肝细胞坏死,促使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肝衰竭能否逆转,决定因素是残余肝细胞的数量多少。如果肝细胞坏死殆尽,储备功能丧失,即无再生基础。此时,任何药物均不能使肝衰竭的病程逆转,而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国外学者认为,重型肝炎要住入有条件进行肝移植的医疗中心治疗,以便病情需要时能随时进行肝移植。当然,人工肝既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又可作为内科与外科治疗之间的桥梁,为肝移植作准备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一) 内科治疗
1.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⑴ 促肝细胞生长素(promoting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PHGF) 动物试验证明,其具有明显的促进肝细胞DNA的合成,改善枯否细胞功能,减少TNF产生,降低实验性肝衰竭动物死亡率的作用。 临床上有报道,应用PHGF组的存活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现越早应用、疗效越好。PHGF和HGF两者概念不能混淆。PHGF的剂量通常为100mg~200m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直至病人肝功能明显恢复。
⑵ 前列腺素E1(PGE1) 其作用是扩张肝脏血管,增加肝血流量,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且能稳定溶酶体膜,减少TNF的产生,减轻肝损伤。剂量为200ug/d,10~20 为一个疗程。报道认为PGE1早期应用效果较好。但目前由于本药的副作用大,易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静脉炎,以及低血压等症状,大大降低了其应用率。
⑶ 甘草素制剂 重型肝炎的发病理中存在着强烈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参与了肝细胞的炎症、坏死。肾上腺皮质激素虽能抑制某些病理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但多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弊多利少,而甘草甜素类药物如强力宁、甘利欣有类似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消炎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因而,对遏制病程的进展有好处。
⑷ 胰高糖素-胰岛素(G-I)疗法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G-I疗法有阻止肝细胞损伤、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的作用,是其临床治疗重型肝炎的依据。国内外均有G-I应用临床的报道,尤其对急性重型肝炎的脑病效果较好,能显着改善其意识障碍。但也有学者对G-I疗法持否定态度,特别提出的是,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由于G-I疗法会增加门脉压力,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之嫌,故应禁用。近年,国内应用G-I疗法的报道较少,与其疗效不确切且易有低血糖反应及严重胃肠道反应有关。
⑸ 谷胱甘肽(GSH) 国内外学者证实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和肝内存在着过量的自由基、榷舅氐扔泻ξ镏剩并激活枯否细胞和其他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IL-1、IL-6、TNF-α,从而导致肝细胞质膜功能紊乱而出现暴发性氧化代谢(氧化应激),产生大量的活性自由基,且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抗氧化系统,也有不同程度损伤,表现为血浆超氧歧化酶(SOD)、维生E、GSH含量下降,且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针对上述的病理生理,有必要应用抗氧化剂治疗, 国内应用还原型GSH制剂(TAD或古拉定)作为重型肝炎的综合疗法之一。
⑹ 门冬氨酸钾镁(包括潘南金):具有促进肝细胞代谢改善肝功能降低胆红素及维持电解质平衡之效,可每日20mg溶于10%葡萄糖液内静滴。
⑺ 生长激素(GH):有促进肝细胞生长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有用于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报道,但有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⑻思美泰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腺苷蛋氨酸。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时,肝细胞内腺苷蛋氨酸合成酶活性明显减弱,使肝脏的解毒作用和生物保护作用降低,同时,患者饮食中蛋氨酸的血浆清除率下降,高蛋氨酸血症使发生肝性脑病的可能性增加。通过补充外源性腺苷蛋氨酸,替代内源性腺苷蛋氨酸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改善胆汁酸循环,促进胆汁酸和胆红素的排泄,防止肝内胆汁淤积。
2.免疫调节治疗
在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中,存在着严重的免疫紊乱。一方面,由于强烈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是肝细胞大量坏死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机体整个免疫系统功能障碍,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在病程中也易进一步遭受各种原体的感染,特别是一些致病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所致的难治性感染,增加的治疗的难度,而免疫调节治疗,尤其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来达到纠正免疫紊乱的目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常见有小牛胸腺肽用猪胸腺肽两种。而人工合成的胸腺素α-1(Thymosin-α1, 商品名日达仙)在急性重型肝炎中应用有较好的疗效,用法为:1.6mg/d 皮下注射 10~20d为一疗程。
3,抗病毒治疗
可根据病情选择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禁用干扰素。
4,抗内毒素治疗
⑴间歇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以抑制肠道菌内毒素的释放
⑵口服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米雅BM、整肠生
⑶ 改变肠道的pH值,使之保持酸性环境
⑷ 保持大便的通畅,减少内毒素的吸收
5,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⑴ 肝性脑病
⑵ 上消化道出血
⑶ 肝肾综合征
⑷ 感染
⑸ 水电紊乱
⑹ 腹水
⑺ 胸水
6,支持疗法
在重型肝炎的综合治疗中,支持疗法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由于急性重型肝炎较易发生脑水肿及水钠潴留,因此应限制入量,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500ml/d~2000ml/d,热量每天供给需1.2~1.6千卡,以保证肝细胞再生所需的能量。为解决输液量与热卡供给之间的矛盾,建议使用含高渗糖的能量合剂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深静脉供给营养。同时早期积极地应用白蛋白,新鲜血浆或冻干血浆,对改善病情均有积极意义,在合并有肝性脑病时,应用支链氨基酸有一定的促醒作用。
(二)人工肝支持治疗
由于重型肝炎患者大部分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肝功能衰竭,肝脏的生物合成、转化、解毒功能丧失,体内代谢产物累积,内环境严重紊乱,均不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仅仅靠内科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也是重型肝炎病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而人工肝可望通过辅助肝作用,改善内环境,延长患者生命,为肝细胞再生赢得时间,同时新一代的人工肝还可促进肝细胞再生,人工肝的发展经历了物理型人工肝→中间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的三个阶段。
(三)肝移植
1,肝移植的时机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肝移植是救治重型肝炎的最好的方法,但成功与失败往往密切相伴,其风险也是最高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败的风对治疗的反应,判断其病程进展是进行性的、不可逆性的,还是可逆性的。对前者应及早进行肝移植,而后者则继续积极地内科综合治疗。反之如过早地行肝移植术,使那些原本内科治疗有效的病人冒不必要的风险(手术时带来的短期风险和术后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带来的风险)。同样,如延误最佳手术时机,那么手术也易出现各种外科难以处理的并发症,使手术后的成活率降至为零。因此有必要掌握肝移植的指征及反指征。
2,紧急肝移植征:
⑴ 凝血酶原时间(PT)>50秒
⑵ 血清胆红素>300umol/L
⑶ 年龄<10岁或>40岁
⑷ 出现黄疸与肝性脑病之间时间>7天
⑸ 动脉血酮体比(乙酰酸盐/β-羟丁酸盐)<0.4
⑹ 血清hHGF水平>10mg/L
3,肝移植反指征:
(1)未能控制的颅内高压。
(2)未能控制的低血压。
(3)败血症。
(4)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FIO2>0.6)。
(5)原有自杀倾向者。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