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胃粘膜与之接触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灼痛、呕吐胆汁性液体,甚至体重下降和出血,本病见于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可导致发病。目前治疗药物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络合胆酸 有阴离子交换树脂,其代表药物有消胆胺和考来替泊。要与胆酸结合后经肠道粪便排出,阻断了胆酸的肠肝循环,影响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铝碳酸镁(达喜),它在胃内有结合胆酸和溶血性卵磷脂的能力,在酸性环境下结合率达100%,可减少胆汁对胃的刺激。
(2)促胃肠动力药 能增强食管、胃的蠕动,改善胃肠道排空和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收缩,减少胆汁在胃内停留时间如多潘立酮(吗丁啉)和莫沙必利。
(3)胃粘膜保护剂 有铝碳酸镁、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可在胃内形成保护膜,防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胃粘膜损伤,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增强前列腺素合成。
(4)抑酸剂 有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能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胆酸对胃粘膜的损伤。
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不仅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低脂高蛋白饮食,如牛奶、豆类和鱼类。避免油腻过饱饮食,宜少量多餐。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