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黄斑瘤

    发布时间:2015-10-18   来源:中华康网   
胃黄斑瘤由Endo于1910年首先报告,国内1977年首次报道。Chen等报道胃镜的检出率为0.8%,而Stembeng报道为4%。本组10例占同期胃粘膜活检标本0.4%(10/22),与Chen等报道相近。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推测其病因与胆汁反流有关。可发生于胆汁淤积的患者,而且胆汁淤积若解除,黄色斑随之消退。生物分析显示黄斑瘤是由胆固醇,中性脂肪,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成,而与任何类型的遗传性高胆固醇均无关。来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潘荣峰
    黄斑瘤常见于部分胃切除后的残胃。据报道本病同时可伴有增生性息肉,残胃炎。本院10例黄斑瘤中1例为术后残胃后壁及贲门部。胃黄斑瘤或黄色瘤,虽然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明了,但与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直接有关。本组患者胃粘膜均伴有慢性炎症,10例中4例为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3例为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2例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1例为糜烂性胃炎,6例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固有膜腺体肠上皮化生,其中轻度2例,中度4例。
   本病临床与病理特征可概括为:(1)中老年人多见,平均年龄57岁,男性多于女性。(2)胃镜检查病变多数位于胃窦部粘膜隆起性黄白色斑块,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直径一般<5mm,少数可达1~2cm,单发或多发[2]。本组患者病变8例单发,2例多发,直径为0.2~0.6cm,平均0.4cm。(3)光镜下见有粘膜上皮下固有膜浅层有成团聚集的泡沫细胞。
    鉴别诊断
  黄斑瘤在组织学上与胃印戒细胞瘤(尤其是泡沫样癌细胞)有时很难鉴别,是胃粘膜活检中较常见的疑难问题之一。(1)胃黄斑瘤细胞大小一致,胞质丰富呈泡沫状,核小,卵圆形淡染,有一个或多个小核仁,染色质细,无核分裂,核多位于细胞中央,肿瘤间质无粘液,组织化学PAS/AB阴性,免疫组化标记CD68阳性,CEA阴性。而胃印戒细胞癌细胞大小不一,胞质浅蓝色,核大深染,异型,多形性,染色质粗而分散,可见核分裂像,核多位于细胞一侧,肿瘤间质可见粘液湖。若早期癌细胞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病变处腺体减少,浸润或破坏性生长,间质纤维化,晚期浸润肌层及浆膜层。组织化学PAS/AB阳性,免疫组化标记CD68阴性,CEA阳性。(2)此外,有报道还需与胃原发性透明细胞癌,类癌以及转移性乳腺小叶癌,恶性黑色素瘤;所谓“印戒细胞”恶性淋巴瘤进行鉴别 。

   

  胃粘膜黄斑瘤,又名脂质岛,是由吞噬细胞吞噬脂质集聚而成,并非真性肿瘤。此病不易发现,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好发部位为胃窦、胃小弯,临床症状不明显,多在胃镜检查时才偶然发现。胃粘膜黄斑瘤与软组织黄斑瘤,属两种不同的病变。后者常见于老年女性,多发生在上眼睑。肿瘤为扁平淡黄色或褐色斑块,边缘清楚,呈椭圆形,常合并其它部位的黄色瘤。肿瘤中泡沫样瘤细胞常围绕血管,偶见多核巨细胞。两者相似之处为患者均较肥胖,常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血胆固醇过高及血酯过高病史。此外,此病还应当与不典型的粘液细胞癌相鉴别,两者细胞形态略相似,后者胞核较大,深染有异型性,胞浆内为粘液颗粒,AB/PAS染色可鉴别,前者为阴性,后者则为强阳性。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良性胃肿瘤的晚期症状有哪些 
胃肿瘤是癌症中的一种,现今社会上有很多的人都有胃病,这和人们的饮食有关系。胃病不是很严重的时候是很好治疗的,当胃病严重的时候可能会转化成胃癌。胃癌有良恶性之分,...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