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6-05-17   来源:中华康网   

  阑尾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它是一种常发的疾病,一种保持着很高的发病率。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多段,这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病例。急性阑尾炎会产生许多症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结肠充气试验

  也称Rovsing征,先以一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另一手反复按压其上端,病人诉右下腹痛为阳性,只有阳性结果才有诊断价值。

  7.腰大肌试验

  病人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有助于盲肠后阑尾炎的诊断。

  8.闭孔肌试验

  仰卧位,右腿前屈90°,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有助于盆腔位阑尾炎的诊断。

  9.直肠指检

  位于盆腔的阑尾炎症时腹部可无明显压痛,但在直肠右前壁处有触痛,如坏疽穿孔直肠周围积脓时,不仅触痛明显,而且直肠周围有饱满感,直肠指检尚有助于除外盆腔及子宫附件炎性病变。

  10.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至今多数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仍以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阑尾部位压痛和血白细胞数增多三者为决定性依据,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约占80%)均有上述很明确的症状和体征,易据此作出诊断,对于临床上不典型的病人则需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协助诊断。

  急性阑尾炎让人很难堪,那么该怎么预防疾病呢?饭后切忌暴急奔走,盛夏酷暑切忌贪凉过度,尤其不宜过饮冰啤酒,以及其他冷饮,平时注意不要过于肥腻,避免过食刺激性。这些都是避免患病的方法。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急性阑尾炎的常识 
想必现如今有很多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很多人患上病才想知道自己平时做什么事导致了疾病的发生,那么本篇就带大家了解急性阑尾炎的常识。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