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王坚教授谈胆胰恶性肿瘤的诊治误区

    发布时间:2015-01-08   来源:中华康网   

  王坚:仁济医院胆胰外科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年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胆道外科委员会常委、上海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肿瘤分会胆道学组组长、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学组委员、上海胆道疾病会诊中心副主任。上海仁济医院胆胰外科王坚

   

  胆胰恶性肿瘤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和胰腺癌,由于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均已是中晚期,所以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5%,被称为是“癌中之王”。但是研究表明早期的胆胰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可大于60%,5年生存率大于50%,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胆胰恶性肿瘤早期诊治的困难?是什么使得“癌中之王”长期以来难以被攻克?患者看病就医过程中又存在着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误区1:自以为小病

  胆管癌、胆囊癌和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均不明显,甚至可以完全无症状,导致了疾病容易被遗漏,部分患者表现为隐痛、腹胀等却不重视,自以为是胃炎、胃病等小病、没有及时就医,等到出现黄疸、腹痛加重、消瘦等明显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已转为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误区2:体检均正常

  目前健康体检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许多患者历年来体检均正常,却突然发现已是胆胰恶性肿瘤晚期又是为何呢?因为胆胰肿瘤的常见的肿瘤指标是CA199升高,而该项目在很多体检中心并未被纳入体检项目,腹部的B超仅适用于检查胆囊,而胆管、胰腺由于气体的干扰,影响了胆管癌、胰腺癌的检出。体检报告正常,反而使很多患者产生不愿就医的心理,而忽视了胆胰恶性肿瘤的存在。

   

  误区3:病急乱投医

  当出现腹痛等不适时,很多患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胃炎、胃病、胆囊炎,所以自行服用胃药、首次至消化内科就诊治疗胃炎、合并胆囊结石的病人至普外科就诊治疗胆囊炎,亦有至中医科调理,这些常见的误区,导致患者经历了一系列的治疗后,症状没有好转,才发现胆胰恶性肿瘤,此时却错失了手术机会。所以当出现腹痛时,应警惕胆胰恶性肿瘤的可能。

   

  误区4:有病乱医治

  胆胰恶性肿瘤,需要多个学科合作的规范化治疗,而不是胡乱医治。研究表明,胆胰恶性肿瘤的切除率不到30%,但是在专业化团队的治疗下,切除率可以达到70%,甚至很多中晚期的胆胰肿瘤,亦可达到根治性切除。可惜很多患者难以得到专业化团队的规范化治疗。此外,金属支架的放置需要格外的慎重,许多本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因放置了金属支架,恰恰导致失去了手术机会,切记有病乱医治不可取。

   

  提示一:出现以下情况:不明原因的消瘦或糖尿病、腰背部疼痛、无痛性黄疸,需及时就医,警惕胆胰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提示二:胆胰良性疾病定期随访,包括: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囊肿、胆囊腺肌症、慢性胰腺炎。

   

  我科特色:

      我科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开展各种胆胰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包括IV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联合半肝切除的胆囊癌根治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根治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对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采取放、化疗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精准的术前影像与全身情况评估、精密的手术规划、精细的手术操作挽救了一大批胆胰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了解胆管癌的症状 
在胆囊疾病中,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专家指出,如果患者得了胆管结石之后不能尽快治疗的话,就有一定的机率引发胆管癌。而胆管癌属于危及患者生命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