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但是其发病原因不明,造成治疗及其困难。多数患者病程较长,甚至长达数年。反复出现乳房脓肿、乳房肿块以及窦道形成等,甚至经过外科反复切开引流,造成乳房畸形,最后不得不切除乳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王会元
在今年的中国外科周会议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王颀教授报告,对于这些患者而言,其病因很可能为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可以理解为非结核分支杆菌和结核杆菌属于同一大类的细菌,但又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认识的结核杆菌)。这些患者都经过反复应用光谱抗生素、外科切开引流,长期换药治疗效果不佳。王颀教授等通过查阅文献,考虑这些患者属于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以及乙胺丁醇三联药物治疗,全部患者治愈。效果极佳。
在听完王颀教授的报告后,本人很感兴趣。我们以前经治过几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治疗过程十分艰难。查阅外文文献,未见提出过此等新颖的观点,而且治疗效果如此之好。
回来后查阅文献,将王颀教授等发表于《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的文章下载后仔细阅读,将其部分内容转载于此,希望能够对广大罹患此疾病、辗转求医的患者有所帮助,同时对于在诊治此类疾病方面深感棘手的同道有所帮助。
此图为王颀教授文章中的截图,a为治疗前,b为治疗后;c为另外一例患者治疗前,d为治疗后。
文献引用自:杨剑敏,王颀,张安泰等。导管周围乳腺炎与肉芽肿性炎乳腺炎的临床鉴别与处理。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5):306-312.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