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亦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它已经成为骨科临床上常见而又难治的慢性疾病之一。
自1888年世界医学界首次认识股骨头坏死这一疾病至今,股骨头坏死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激素的广泛应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饮酒人群的增加,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加之交通工具变革后交通事故的增多,使得该病患者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患此病者约3000万人,我国约有400万人。最新的调查表明,该病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以31-60岁最多,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负重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
股骨头坏死的致病因素较多,一方面属非创伤性的,如长期或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酗酒;另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肥胖症、痛风、放射治疗后、药物影响等,也易造成股骨头坏死。另一方面属创伤性的,由于髋部外伤后,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均可造成股骨头局部缺血,进一步发展为坏死,加之髋关节为长期的主要负重关节,日久就会发生关节间隙缩小,股骨头塌陷。随着病情的发展,股骨头碎裂,变为扁平状,干骺端也被破坏,从而影响整个髋关节的功能。股骨头坏死晚期常引起髋关节严重致残,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股骨头坏死很像树木的某节树枝,由于虫害或其它原因,使该节树枝枯死,枯死的过程是渐进的。枯死的树干不坚固,易碎裂,但枯木也会逢春发新芽、长新枝,这类似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过程。因此大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要积极治疗。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