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呢?”家长们一旦知道孩子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之后,这是他们最疑惑的问题之一,其实这也是困扰医学家的难题,现有的研究几乎可以肯定ADHD是一种遗传病。“可是我们两个都没有这病啊,怎么会遗传给孩子呢?”父母依然很疑惑。上海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帅澜
实际上,ADHD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绝对不像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学的“色盲”那样简单。也就是说,ADHD的发病不是由单个基因决定的,而是与多个基因的异常有关,并且,遗传的作用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就是ADHD发病机制的复杂所在。
有研究发现,ADHD患者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ADHD患病率为50%,而异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患病率仅为14%。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如果是同卵(核基因一致),其中一个患病,另一个的患病率高达100%,而异卵双胞胎的患病率则要低得多。由此可见,基因对于ADHD的发病有着很明显的影响。而关于寄养的调查研究则进一步确诊了基因的作用:患儿的同胞兄弟姐妹寄养于环境相似的其他人家里,结果,患儿的堂兄弟姐妹22人中仅2人发病,而同胞兄弟姐妹19人中就有9人发病。
这些都说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ADHD的遗传度为0.7-0.8,也就是说,在ADHD的发病中,遗传起到了70%-80%的作用,而环境因素的作用只占20%。当然,这是对于整个ADHD群体的概括,具体到每个ADHD儿童时,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遗传和环境实际上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遗传,更确切地说是基因,它是每个人固定携带的生物信息,是从父母亲那里继承而来的“内因”。当某个个体存在ADHD的致病基因时,基因所编码生产的蛋白质就可能出现异常,而这种异常功能则可能会导致ADHD的种种症状表现。那么,是否个体有了ADHD基因,就一定会发病吗?不一定,这个时候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就逐渐体现出来。环境因素就是“外因”,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家庭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老师的教育方式,甚至大气环境等等。良好的环境因素可以抑制ADHD基因的作用,而不良的环境因素则会促进ADHD基因的作用。所以当孩子得了ADHD时,千万不要因为它具备遗传因素而担心无法好转,要知道,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因素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展以来,很多医学科学家都提出对未来医疗的设想,其中之一就是患者在就诊时拿着自己的基因图谱,医生只需要破译这些密码,就可以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尽管关于ADHD的基因遗传研究在国外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但是由于种族差异的存在,国外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各民族人群。因此,近年来国内对ADHD的基因遗传学研究也开展地如火如荼,而且取得了不少成绩,逐步发现了一些与ADHD发病相关的基因。但是这些基因的作用还需要不断地反复验证,因此,距离真正应用到临床诊断和治疗还有很漫长并且艰辛的一条探索之路,需要大家去完成。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