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引起孩子发烧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以由于小儿消化道感染,如肠炎、细菌性痢疾引起;其它如泌尿系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麻疹、水痘、幼儿急疹、猩红热等也可以导致发烧。3个月~4岁的孩子由于高烧,体温>39℃可出现热性惊厥,所以对孩子发烧应引起重视。
1.孩子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37.5~38℃为低烧;38~39℃为中等度发烧;>39℃为高烧。对于高烧的孩子,家长最好先对孩子做一些降温处理,等孩子体温有所下降后再去医院。到医院后把孩子在家中发烧情况及处理情况告知医生即可。有些家长怕降温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我们说一般不会影响。把体温降至38.5℃以下对孩子才是安全的。
2.<3个月婴儿一般不用退烧药物,如果出现高烧主要是物理降温。孩子高烧可以应用的物理降温措施包括:头枕冰袋或冷湿敷法。用冰袋应注意局部勿冻伤;最好冰袋外面用布包裹(布套);注意冰袋有无漏水,冰袋使用后30分钟测体温,体温降至38.5以下时可取下冰袋。湿敷是将小毛巾在冰块盆内浸湿,拧毛巾至不滴水为适度,放在前额,适时更换,共20~30分钟。还可以给予酒精擦浴:应用浓度为25-30%酒精,冰袋置于头部,热水袋置于足部,小毛巾蘸酒精擦浴,用大毛巾把身上擦干,腋窝、肘部、腹股沟、N窝多擦略用力,禁擦胸前区、腹部、项部。因为擦胸前区、腹部会引起孩子不适的感觉。
3.孩子常用的退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如百服咛、泰诺林等);布洛芬(如美林、托恩等);阿司匹林及赖氨匹林等。均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都有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但短期内应用多是安全的。阿司匹林在血小板减少患者或消化道溃疡病者慎用,国外认为流感、水痘病人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与瑞氏综合征有关,国内尚不多见。体温>38.5℃应给予退烧药物。多数孩子应用口服退烧药物即可,服药后多喝水,监测体温变化。一般退烧药物疗效持续几个小时,药效过后可以再次发烧。当然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感染病原发烧持续时间不同,疾病控制后发烧自然随之好转。
4.发烧的孩子应卧床休息,监测体温(体温>38.5 ℃应给予退烧处理),室内温湿度应适宜,空气流通,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烧退后精神好,面色红润多提示病情不严重。对于发烧的孩子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喝水,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有哪些不适感觉以更及时的发现异常并告知医生。对于发烧的孩子我们建议最好不去上学,这样能保证孩子的休息,也避免孩子间交叉感染。发烧的孩子也不建议上体育课,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对身体恢复不利。
5.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我们俗称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由于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导致一些并发症,如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也可以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所以家长应观察孩子的表现如孩子是否有耳朵疼痛、是否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咳嗽是否加重,有无喘憋等。这个9个月孩子,发烧3天烧退出现皮疹,最可能诊断是幼儿急疹,是由于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不是麻疹。麻疹表现为发烧3~4天出皮疹,但出皮疹时体温仍高热。
6.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也可选用头孢菌素,对于青霉素过敏的孩子可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疗程应>7天。上呼吸道感染病人90%由病毒感染引起可不用抗生素;幼儿急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均由病毒感染导致可不用抗生素;秋冬季腹泻多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不用抗生素;有时医生会结合血常规检查结果帮助判断,如白细胞正常,CRP<8mg/L,患儿一般情况好者也可不用抗生素。如果是下列一些疾病则需要应用抗生素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痢疾;化脓性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或化验血常规白细胞高,CRP高者也需要应用。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