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精症”是“无精子症”的同义词。
无精子症,是指多次精液检查(一般3次以上)均未发现精子者。世界卫生组织在男性不育的诊断检查及处理手册指明:无精子症是指精子密度等于0,即将精液离心后检查也不能发现精子。如果在常规检查没有发现精子,但将精液标本离心后还能找到少许精子则称Crypt-ozoospermia。临床上通常3次离心镜检精液仍未见到精子,同时,排除不射精和逆行射精后方可确诊为无精子症病人。
无精子症 - 无精症的表现1、一般无临床症状与体征。部分病人有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附睾结核等病史。
2、部分病人有睾丸发育不良、睾丸萎缩、附睾结节等局部体征和其它全身症状。
3、精液离心后取沉渣镜检3次均未发现精子可确诊为无精子症,尚需进一步明确病因。
4、体检时注意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及外生殖器发育情况,若睾丸容积小于10毫升,质地异常柔软,常提示睾丸功能差,触诊应注意附睾输精管有无畸形结节等。
无精子症 - 病理分类睾丸前性指睾丸本身功能正常,但由于下丘脑和(或)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而继发引起睾丸不发育或不生精。典型的病例如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低减症。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下丘脑完全或部分缺乏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功能。人体存在一个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轴,一旦最高环节出现故障,必然连续影响到下面环节,垂体不能释放促性腺激素,睾丸就不能发育,不能分泌雄激素,因而就不能产生精子。
睾丸性指睾丸本身因各种原因导致其丧失产生精子的能力。最常见的有克氏综合征,隐睾,还有支持细胞综合征,这种病人睾丸中只有支持细胞,而没有生精细胞;精索静脉曲张造成的睾丸萎缩、变软、生精障碍。继发于腮腺炎的双侧严重睾丸炎是散发性无精子症的原因之一。
睾丸后性精子运输管道梗阻或先天性缺如,例如:附睾结核、双侧附睾炎、双侧输精管合并精囊缺如、射精管梗塞等。这样睾丸虽然产生出大量精子,却不能排到体外来,因此精液中无精子。
在鉴别患者属于哪类无精子症时,首先要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特别注意第二性征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由此可判断有无内分泌功能障碍。
测量睾丸体积,一般中国人正常成年人的睾丸体积为12-25毫升,睾丸体积小于10毫升者,一般伴有生精功能障碍。检查附睾时发现增厚,结节及变硬,则意味着梗阻;附睾增大膨胀时表示其远端有梗阻。测定血中促卵泡激素对鉴别诊断无精子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FSH水平低于正常,一般是睾丸前性的,血FSH水平升高,则要考虑为原发性睾丸功能衰竭。睾丸后性无精子症,血FSH水平一般正常。当FSH显着升高时,睾丸肯定处于不可逆或严重生精障碍。
对于睾丸前性的即下丘脑和(或)垂体功能障碍引起的睾丸功能低下,可以用激素替代疗法。对于睾丸性无精子症,只有那些FSH没有升高的病人才有治疗的希望。对于睾丸后性无精子症,附睾局部梗阻和输精管上端梗阻者可实行外科手术解除梗阻。不过现在随着辅助生育措施改进,试管婴儿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通过附睾或睾丸来取精完成第二代试管婴儿。
无精子症的临床分类方法:
临床上根据有无输精管道的梗阻,将无精子症分为两种: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前者是指睾丸能够产生精子,但是输精管道阻塞,精子无法顺利排出。后者是指睾丸不能产生或者产生很少量的精子。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原因比较复杂,染色体数目异常这种遗传疾病是其原因之一。常见疾病有克氏综合征、染色体结构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雄激素受体异常等。内分泌异常、感染性疾病、物理、化学及药物的影响、外伤及医源性损伤、精索静脉曲张、环境因素等都可以引起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梗阻性无精子症是由于输精管道梗阻而引起的,其病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两种情况。先天性因素中,从睾丸到射精管的整个输精管道中,任何部位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均可造成输精管道梗阻,以附睾头部的先天性异常最为多见。后天性因素包括生殖道感染、创伤和肿瘤等。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