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持口腔健康技巧

    发布时间:2015-01-01   来源:中华康网   

  俗话说:“生一个孩子,坏一颗牙。”因此,怀孕期间定期检查及做好口腔清洁卫生非常关键。我们的孕期口腔保健专题帮助准妈妈远离孕期口腔困扰!

  准妈妈在得知新生命来临时,心情总是忐忑不安,除了承受身体上明显的变化之外,还要调适因为怀孕不适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影响,如果这时又有牙痛、牙龈出血的症状,就更是“雪上加霜”了。不用担心,只要保持口腔卫生,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就会远离口腔疾病的烦恼!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徐杰

    准备怀孕:先看牙

    有比较充分的证据表明,准妈妈患有牙病可能会导致胎儿早产或出生时低体重。临床上有很多女性不重视孕前口腔的保健,导致怀孕期间患上各种牙病,严重时需要手术切开排脓及服用消炎药治疗,可能对胎儿有严重的影响。

    口腔内的细菌有500多种,人们对口腔卫生不注意,使细菌在牙齿与牙龈接缝处渐渐堆积,产生牙菌斑。这些牙菌斑刺激牙龈,造成牙龈炎,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由于孕期抵抗力下降,怀孕妇女易发生牙龈炎、牙周炎,可引发准妈妈早产或生下体重过轻的婴儿。

  因此,女性怀孕前应先看看牙。孕前应清除口腔内软垢、牙石、洗牙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对龋齿及时充填或做牙髓治疗,预防牙病的发展;特别是口内没有保留价值的牙齿如烂牙、移位牙、长歪的智齿应尽早拔除,避免形成病灶。

  幸孕草小结:

    总之,为避免妊娠期牙病及诊治可能对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消除孕妇及家人的忧虑,怀孕前应将潜在的隐患祛除。此外,怀孕时还要养成餐后正确刷牙、常用淡盐水漱口的好习惯。如果妊娠期罹患牙病,要权衡利弊,配合牙医尽早治疗。

    孕中期:牙病防治要小心

    怀孕早期,唾液酸度下降,引起牙齿酸蚀与脱矿,反流的胃酸也可腐蚀牙齿表面,增加牙齿龋坏的机会。怀孕后激素水平改变,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显上升,使牙龈中血管增生,血管通透性增强,容易诱发牙龈炎、牙周炎,个别孕妇会出现“妊娠期牙龈痛瘤”,引起牙龈出血。

    怀孕后,饮食结构改变,进食次数增多,又喜欢吃零食,使大量的食物残渣存留在口腔中,为细菌繁殖提供了适宜环境,如不注意口腔清洁卫生牙齿龋坏机会大增。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牙龈炎可能致人死亡吗 
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发生原因是口腔内梭形杆菌和螺旋体大量繁殖感染所致。一般在身体抵抗力降低、营养不良、过度疲劳时容易发生。起病较急,初起的二、三日内,牙龈红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