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证治疗绒毛膜癌

    发布时间:2016-04-26   来源:中华康网   

  绒毛膜癌疾病确实危害性比较严重,假如出现了绒毛膜癌疾病我们也不要忽视了治疗,要在患病的时候科学的治疗和护理。这样才能够早一些远离绒毛膜癌疾病摆脱困扰。就请小编来具体的讲述中医药辨证治疗绒毛膜癌。

  1、瘀毒蕴结,冲任失调型(相当于A~Ⅱ期)

  主证:葡萄鬼胎,排除之后,或妊娠终止,阴道滴血,淋漓不尽,白带增多,有异味,小腹不舒,疲乏困倦,头昏肢倦,舌质淡白或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脉缓或细数。

  治法:化瘀解毒,兼调冲任。

  方剂:桂枝茯苓汤(《金匮要略》)合失笑散(《和剂局方》)。桂枝9g,茯苓15g,丹皮12g,桃仁12g,赤芍12g,蒲黄9g,五灵脂9g。

  胎毒甚者加白花蛇舌草;经血淋漓难尽加仙鹤草;小腹胀气加香附;小腹有块加二棱、莪术。

  分析:桂枝茯苓丸为治妇女少腹症块,漏下不止专用方。方内桂枝辛温通经脉,赤芍行血中瘀滞,丹皮凉血散瘀,桃仁活血破瘀,茯苓渗湿下行。失笑散中蒲黄能祛瘀血,逐恶露,下胞衣死胎,并能止血;五灵脂活血行瘀,能下胞衣,亦能止痛,二方合用共奏化瘀血,下死胎之效。

  2、癌毒犯肺,血瘀抱宫型(本日当于Ⅱb~Ⅲb期)

  主证:咳嗽,咳吐脓血,胸痛,气急,消瘦乏力,偶低烧,阴道流血,带下如酱,味臭,舌质淡红或青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见瘀斑,脉细数或小弦。

  治法:宣肺抑癌,活血化瘀。

  方药:苇茎汤(《千金方》)合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鲜芦根20g,薏苡仁15g,冬瓜仨15g,桃仁9g,当归9g,川芎6g,生蒲黄9g,五灵脂9g,元胡索12g,没药6g,赤芍9g。

  肺热毒甚可酌加鱼腥革、黄芩;心烦失眠可加麦冬、沙参;口干舌燥可加天花粉;腰膝酸痛加牛膝、杜仲。

  分析:癌毒循经上扰侵犯于肺,致毒热瘀互结肺中,故用鲜芦根清解肺热为主药,辅以意苡仁、冬瓜仁化痰排脓,桃仁活血化瘀,加之少腹逐瘀汤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五灵脂、蒲黄下瘀血,逐恶露,止腹痛;没药、元胡索缓解腹痛。因患者无虚寒之候,故去干姜、小茴和肉桂。

  3、肝肾阴虚,癌毒走窜

  主证:阴道流血,带下污臭,胸背或周身疼痛,腰膝酸楚,口干舌燥,便秘尿赤,心烦失眠,五心烦热,或有发烧,有时尿血,舌质红紫或暗红,苔光剥或薄苔,脉细数或细弦。

  治法;滋养肝肾,解毒抗瘤。

  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合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山茱萸12g,菟丝子9g,枸杞子12g,淮牛膝15g,鹿角胶9g,龟板胶9g,熟地12g,淮山药15g,大黄(后)9g,桃仁12g,瘙虫(去头足)1.5g。

  出血过多者可酌加血余炭、藕节;大便出血酌加地榆炭;五心烦热加地骨皮;小腹痛甚加元胡索、蒲黄;头昏肢软加生芪、太子参。

  分析:本方是从六味地黄丸衍化而来,方用熟地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收涩精气,淮山药健脾,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龟板胶、鹿角胶峻补精血,淮牛膝强壮筋骨。下瘀血汤中大黄推陈涤浊,桃仁活血化瘀,瘙虫搜剔血络,两方将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有机结合,标本兼顾。

  根据临床实践及药理研究,以下中药如天花粉、大青叶、石上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胶股蓝、长春花、喜树、三尖杉等药对绒毛膜癌及恶性葡萄胎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在临床时,可参考酌情选用,以加强抗癌作用。

  化、放疗后的中医治疗

  主证:化疗或放疗后,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自汗时出,四肢无力,脱发皮疹,有时恶心呕吐,间有腹泻,形体消瘦,口干燥或口苦,舌孔绛元苔,脉细软。

  治则:益气养阴,扶正祛邪。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9g(或党参30g),麦冬15g,五味子9g。

  口腔糜烂加花蕊石、黄芩;纳食低下加焦楂曲;口渴甚者加石斛、沙参;腹泻加淮山药;大便秘结加火麻仁、玄参;贫血严重酌加黄芪、当归;出血者加茜草炭、血余炭。

  分析:本方为益气养阴之代表方,人参补益元气生津,麦冬清热养阴,五味子味酸以收敛耗散之气,且能敛阴止汗。用于气阴两虚证候者颇为合适。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绒毛膜癌晚期体检症状表现 
绒毛膜癌是非常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这样的疾病在妇科疾病当中也是很常见的,出现了这样的疾病很多的人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所以专家建议人们应该在生活当中做好体检,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