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发病三期症状表现各异

    发布时间:2016-03-25   来源:中华康网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于被感染了狂犬病毒的狂犬或狂兽咬伤,其唾液中的病毒沾染伤口,侵入神经组织,经过10天—1年以上潜伏期而发病。临床表现为极度兴奋、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死亡率几乎达100%。如能及早接种狂犬疫苗,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狂犬病发病后可分三期,其症状随其病情的发展而表现各异。

  1.前驱期(2—3天):可有低热、头痛、倦怠、烦躁不安,对光、风、声等敏感和咽部发紧的异样感觉,四肢有蚁走感。

  2.兴奋期(约1—4天):可出现恐风、恐水、怕光、怕声及咽肌痉挛等与之相应症状,甚至病人不敢饮水,听水声,见水流都会发生抽搐、出大汗、心悸、血压升高、唾液增多、高热、谵妄、昏迷。

  3.麻痹期(6—18小时):兴奋期过后,病人渐趋安静,痉挛停止,肢体瘫痪,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整个病程很短,一旦出现症状,至死亡一般不超过6天,很少超过10天。

  人被病犬咬伤后,伤口即成为病犬唾液中所含狂犬病毒侵入人体的门户,因此首先应尽快彻底地清理伤口,如果能在病毒尚未固定于神经组织前,即能将其清洗处理掉,就有可能防止狂犬病发生,至少可争取延缓发病(延长潜伏期),以便疫苗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有狂犬病还能活吗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狂犬病的致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一)局部组织内繁殖期;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附近肌细胞内...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