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昏(迷糊)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大丰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任世银
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任世银
“头昏”是民间的一种俗称,在医学症状学、鉴别诊断学中均无此名词。头昏既无客观指标,也无明确的主观描述,根据多数人的体验,头昏是大脑功能障碍,它表现为意识清醒、感知模糊、思维不清、效率低下、但无视物旋转,可明显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病态表现。北方人常称此感觉为“迷糊”。此症不同于医学上的“头晕”。
“头昏”的本质是大脑皮层细胞功能轻度障碍(兴奋与抑制不协调);而“头晕”是脑低级中枢平衡功能障碍,主要表现是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头昏”严重时也可有“头晕”的表现。
常见原因
一、 脑神经元供能不足
(一) 缺氧:
1、 环境性缺氧:高原缺氧,雷雨前氧分压下降,密闭空间缺氧等;
2、 呼吸性缺氧:气管受阻、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使呼吸道气体流通和肺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致血中氧含量(血氧分压)下降等;
3、 循环性缺氧:因心功能不全和/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血中氧含量(血氧分压)下降(脑供血仍正常),致脑部缺氧;
4、 血液性缺氧:因贫血(血红蛋白量减少),血红蛋白病,失血致血量减少等导致脑部氧量减少。
(二) 氧化底物不足(供能物――葡萄糖):
1、 饥饿、营养不良:
2、 代谢障碍:糖尿病(低血糖时),肝功能障碍(糖元转换障碍)
(三) 混合性(缺氧、氧化底物不足)――供血障碍(脑供血不足):
1、血压异常:高血压使血管收缩导脑供血减少;低血压使血压不到脑部而导脑供血减少。
2、血管不畅通:
(1)血管狭窄、堵塞。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形成、血管先天性畸形,影响脑供血。此点是引起头昏的最常见原因,如常见的腔梗,脑梗等。
(2)血管受压:颈椎病压迫椎动脉,影响脑供血;
3、血液流动性差:血液粘稠(高凝血症、高血脂、缺水),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 脑神经元兴奋与抑制不协调
1、脑神经衰弱症;
2、严重失眠:脑细胞抑制/兴奋失调;
3、多梦:大脑皮层得不到充分休息;
4、精神疲劳:
治疗原则――祛除病因,消除原发病
1、缺氧型:避离缺氧环境,针对呼吸、循环、血液的疾病特点进行治疗;
2、氧化底物不足型:满足必须营养,治疗糖尿病、肝病等;
3、注意劳逸结合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即时治疗失眠、多梦、脑神经衰弱等病症;
4、稳定血压:高血压要即时持久治疗,低血压运用补气健脾中药治疗,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5、 血管不畅通:是目前(尤其老年人)引起头昏的主要原因,其中多为斑块、血栓、血液粘稠共同作用之结果,运用中医中药转化斑块、溶解血栓、降低血液粘稠度,在多数病人(尤其是长期顽固性头昏患者)中可获得可喜疗效,这是我在运用《强力祛瘀通血方》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深切体会。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