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与治疗抑郁症应该选什么书?
2005-11-26 22:38      浏览5380次
    病情描述:
    了解与治疗抑郁症应该选哪种书?能否介绍一两本目前比较好的书 谢谢 第一次问题补充:再问一下,应该选取什么药物辅助治疗。希望价格能够便宜一点。谢谢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方式是心理咨询,情况严重的还要辅以药物治疗,像电视上及报纸广告上所讲的最好不要信。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抑郁症的药物,因此要凭一两本书就能治好抑郁症,那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否则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专门治疗抑郁症的广告了!

    韩寒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8607
    2005-11-26 20:44
向TA提问

有用(1)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目前看来,你不属于严重发作期,可能是一般的轻微抑郁症状。建议用中药治疗,可以查看我的会员信息,看看其他有关发言,可以借鉴。解郁安神颗粒可用,归脾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参茸丸、多鞭丸、首乌片、男宝、肾宝、右归丸、桂附地黄丸、安神补脑液等可根据躯体症状选用。先去看中医,辩证施治。条件许可,可服汤药。

    蒋晓林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7282
    2005-11-26 21:42
向TA提问

有用(11)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抑郁症表现的是情绪抑郁,语言减少,反应迟钝。病人感到精神不济,想做事却做不动,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焦虑,严重可出现自杀意念,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来护理: 1.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分析去除不良的刺激因素。 家庭是一个集体,而病人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部分。一个不和睦的家庭,或某些成员的不良倾向、不良行为可以构成某些不良刺激因素,促使疾病的形成。在对抑郁症病人的治疗及护理上,应该让家庭成员一起分析、寻找病人发病根源,共同去除不良刺激因素,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这是抑郁症病人家庭治疗及护理的关键。 2.加强心理护理,防止病人自杀 对抑郁症状明显的病人往往都会出现自杀念头,必须留有人陪伴。陪伴必须较能体贴、关心患者并能体会病人的心境,通过与病人的交谈,从中诱导病人倾吐内心的隐秘或痛苦,了解知道病人最关心的,最需要的,最担心的是什么,从而尽量给予帮助解决。同时还要劝导病人面对现实对任何事情都不必过分担心,顺其自然,增强自信心及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及异常言行,如发现病人流露出厌世念头,或是抑郁状态突然明显好转时,更应严密观察,警惕预防病人自杀。此时应把家中危险物品(小刀、剪刀、绳、药物等)收好,以防万一。 3.睡眠护理: 抑郁症病人常拌有失眠,以入睡困难、早醒为多见。常表现入睡前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此时家人应多在起身边陪伴、安慰及劝导,这样能使病人产生一定的安全感,焦虑情绪也较易消除,对病人的睡眠也会有帮助。抑郁症患者常拌有早醒,自杀的时间多在清晨时分,所以对早醒的病人一定要给药控制,延长其睡眠时间。 4.饮食、生活护理 抑郁症病人因情绪低落常拌有食欲下降,有些病人想通过拒食来达到消极身亡的目的,所以应注意加强病人的饮食护理。另一方面,病人由于情绪抑郁,常卧床不起,需多注意督促起起床活动,督促及协助病人自理个人卫生,必要适当的个人卫生可使病人精神振奋。 5.娱乐、休闲 对病情较轻的病人,应鼓励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当病人能完成某项任务时,则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使之感到自己仍是一个有用的人。有些抑郁病人常用不停的劳动来自惩及赎罪,这时则需劝其休息,防止过劳或发生虚脱。平时多听轻松、快乐的音乐,或是跳跳舞等,也可带病人到公园散步,到郊外活动,这些活动对改善病人的抑郁症状,是很有好处的。

    滕一农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8411
    2005-11-26 22:42
向TA提问

有用(17)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我觉得适当放松自己是最重要的,可以自己一个人到处完完,最好一个人,慢慢的,全身放松,任去随想,可以很大的好处,一定要慢,30分即可,。

    刘桂珍

    主治中医师 已帮助 697727
    2005-11-26 23:39
向TA提问

有用(10)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建议楼主不要专门去看那一本一本的书,在网上搜寻有关资料,跟人家聊聊,或者去心理咨询室什么的,看那些书好无聊的,太长了。而且感觉很散,如果只是想了解是什么情况的话在网上搜寻有关资料就可以了。

    李胜开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7090
    2005-11-27 00:47
向TA提问

有用(17)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走出抑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朱梅君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7422
    2005-11-27 00:58
向TA提问

有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