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古籍考证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太子参药方选录
治自汗方(《陕西中草药》):太子参15克,浮小麦25克,水煎服。
1.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
2.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
3.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4.糖尿病:太子参、葛根、天花粉各15克,生鸡内金 10克,古瓦(打碎)150克(房上陈旧的老瓦、年代越久越好)。先煎古瓦1小时,取其水煎液,再合其他药同煎。有较好疗效。
5.盗汗(睡觉汗出,醒后汗止):太子参24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6.病后虚热,津伤口干:太子参、生地、白芍、玉竹各9克。水煎服。有清热生津止渴之效。
【用药配伍】
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