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药
乌药纺锤略弯曲, 质坚皮皱色黄棕,
断面菊花纹理显, 行气散寒又止疼。
[来源] 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水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L. srtychnifolia($ieb.et Zucc.)F.--ViLL.)的根。
[产地] 主产浙江、安徽、湖南、广东、广西。
[采收] 冬、春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为“乌药个”;刮去栓皮,切成厚0.1--0.2cm的横片,烘干或晒干。即为“乌药片”。
[药材形性] 乌药个 呈纺锤形,略弯曲,有的中部缢缩成连珠状,习称“乌药珠”,长5-15cm,直径l-3cm。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具细纵皱纹及稀疏的根痕,有的有环状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白色。
乌药片 呈类圆形,厚O.1—0.2cm。切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而微红,有放射状纹理(木射线)和环纹(年轮),习称“菊花纹”,中心色较深。气微香,味微辛、苦,有清凉感。
乌药个以断面色白质嫩为佳;乌药片以粉红微白、无黑色斑点、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 乌药片 将原药拣净杂质,分开大小,用清水浸泡3天,注意换水,直至可以切断为止,捞出,切圆薄片,晒干,亦称“生乌药”。
炒乌药 先用黄酒(乌药片100公斤,用黄酒15-20公斤)喷润乌药片,搅习,放置1-2小时,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稍炒,倾入乌药片勤加翻炒,至显金黄色时,取出,晾凉,筛去麸皮。麸炒后,可除去部分挥发油,减轻对胃的刺激,而增强其行气宽胸、散寒止痛的功能,同时,矫味矫臭增进健胃作用。
[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香樟烯、乌药醇、乌药酮、异乌药内酯、乌药烷、乌药烯、乌药内酯,并含乌药酸、龙脑、乌药奥等。
[性味、归经] 辛温,入胃、肾、膀胱等。
[功用] 行气,散寒,止痛。用于胸膛胀痛,寒疝腹痛,经期小腹胀痛、尿频、遗尿等。
[处方名] 乌药 台乌药 台乌。
[用量,用法] 3-12克,煎服。
[注意] 气虚或有内热者忌服。
[保贮] 耸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