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对人们的作用是巨大的,早年的大夫都是利用草药研制为药物给人们服用,解除人们因患病带来的痛苦,而如何将普普通通的草药研制成可以使用的药物,对此,我们需要一定的了解,炙黄芪,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片,直径0.8~3.5cm,厚0.1~0.4cm,外表皮浅棕黄或棕褐色,略有光泽,可见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浅黄色,木质部黄色,那么灸黄芪怎么炮制的?
灸黄芪,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灸黄芪:内蒙黄芪、膜荚黄芪、黄芪、序黄芪(又名“红芪”)、日本黄芪(又名“和黄芪”)。
生黄芪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蜜炙黄芪,长于补气生血,适于肺虚气短,气虚血弱,气虚便秘;炒黄芪补脾益气而不壅滞,治脾虚腹胀,食少便;酒炙黄芪温升作用较强,适于气虚肺寒,气虚下陷。
生灸黄芪: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入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气虚最好用炙黄芪泡水喝,常用量为6~9克,气虚严重者可以用30克。泡水饮用,喝多少随自己而定,气足即可停服。注意:黄芪属于补气类药物,适用于身体困倦、无力、气短、多汗、经常感冒等属于气虚者。对于外感初起、无汗、食积内停、阴虚阳、热毒炽盛等不是属于气虚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