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种自己并不怎么熟悉的中草药,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找资料了解,要知道中药的世界太大了,在一个人类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全部知道的;今天就向大家介绍我新认识的中药——苦碟子,苦碟子别名为苦菜、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败酱、苦麻菜、黄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荬、苦丁菜、光叶苦荬菜、燕儿衣、败酱草,为菊科植物山苦荬的全草或根,早春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生于山地及荒野,为田间杂草,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
过去苦碟子为田间野草,不为人们所重视。即使有人采集也是做鸡、猪饲料用。近年来,由于人们追求绿野食品,发现苦碟子嫩根及叶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痈、利湿等功效,又可炒食,也可做汤。尤其洗净蘸酱生食,清脆微苦,爽口宜人,饭店酒家常以“大丰收”拼凉盘,供食客享用。1、《神农本草经》:主五藏邪气,厌谷胃痹。2、《名医别录》:疗肠澼,渴,热中疾,恶疮。耐饥寒。3、《日华子本草》:敷蛇咬。4、《本草衍义》: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5、《滇南本草》: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6、《本草会编》:明目,主诸痢。7、《本草纲目》:治血淋痔瘘。8、《医林纂要》:泻心解暑,去热除烦,通乳。
性状鉴别全草长20-40cm。茎多数,光滑无毛,基部簇状分枝。叶多皱缩,完整基生叶展平后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8cm,宽1-4cm,先端尖锐,基部下延成窄叶柄,边缘具疏小齿或不规则羽裂,有时全缘;茎生叶无叶柄。头状花序排列疏伞房状聚伞花序,未开放的总苞呈圆筒状,长7-9mm,总苞片2层,外层极小,卵形,内层线状披针形,边缘薄膜质;瘦果狭披钳形,稍扁平,红棕色,具长喙,冠毛白色。气微,味苦。以色绿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