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在午夜两点之前不敢睡觉

    发布时间:2015-12-29   来源:中华康网   

  她是一名知名报社的记者,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受遣来到灾区一线采访。虽然之前通过各种媒体对地震造成的人员和房屋损失也耳闻目睹,做好了思想准备,但进入汶川地震受灾最惨重的映秀镇后,看到那些残砖断瓦和从倒塌的房屋中救出的伤员,仍感到触目惊心,受到很大的震动。很难想象就在几天前还鸡犬相闻、男耕女织充满生机的村庄顷刻间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和死亡的战场,而这一切都源于那持续仅仅几分钟的地震。人们都说脚踏实地,本来土地是最坚实和最可依靠的,现在连最稳固的土地也开始背叛人们的信赖,瞬间摧毁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夺走人们的生命。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她心中已然建立起的安全感在这一瞬间开始动摇,开始感到世界的不可靠和生命的脆弱和渺小,开始想到人们建起的那些巍峨的高楼大厦在地震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一种深深的恐惧感开始油然而生。回到驻地宾馆后,晚上不敢睡觉。虽然宾馆是一个框架结构的现代化建筑,能够抵御至少8级的地震,但她还是担心万一有更大的余震呢?万一宾馆建筑不合格呢?万一地震来了来不及逃脱呢?种种担忧让他觉得只要在房子里时刻都是不安全的,随时都可能有地震发生,随时都可能象地震受难者那样被夺去生命。对于她来说呆在宾馆里的每一刻都变成了折磨,一点轻微的摇动都认为是地震来了,惊恐万状,睡觉时不敢脱衣服,整理了一个装有帐篷和食品等应急用品的包放在旁边,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这次地震发生在下午2点到3点之间,唐山大地震也发生在凌晨1点和3点之间,于是他就认为这两个时刻是地震的多发时刻,一到这两个时间就警觉万分,下午一般都工作还好点,多半都在室外奔波,到了夜里则如坐针毡,虽然躺在床上,但不敢闭眼,神经绷得很紧,直到过了凌晨3点,才敢稍有放松,打个盹,白天又要工作,几天下来便精疲力竭,她感到自己晚上必须要出去搭帐篷睡觉,否则就无法坚持下去了。虽然她自己也感到这种害怕有些过分,但还是控制不了。而且虽然很紧张,还不敢把这种恐惧说给同事听,怕同事会笑话自己。就在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听说我们心里救援队来了,就找到我们求助。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于宏华

  根据她的这些表现,我们认为她处于一种恐怖状态。对呆在特定的场所里,房子,表现出一种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恐怖,她自己也知道不必要,但无法控制。并开始对这种场所有回避行为,要出去搭帐篷睡觉。她的这种表现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如果持续超过3个月,根据CCMD-3的诊断标准,可以诊断为恐怖症。还好,她在这种表现出现后的一周内及时找到了心理援助。

  随后我们和她进行了一次谈话,询问她的内心感受、对地震的看法、性格和成长经历。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她是一个独生子女,从小和父母一起生活,因为父母必须上班,家里没有人照顾她,3岁以前母亲给她请了一个保姆。但是保姆似乎很忙,在她睡醒之后经常找不到人,便害怕大哭。上幼儿园和小学后,幼儿园或小学放假而父母又必须上班时就把她锁在家里。有一次大约她5岁时,她们家旁边的楼突然发生火灾,她听见外面人声嘈杂,又有警笛声,从窗户向外看时,发现滚滚浓烟飘过来。幼小的她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但本能告诉她很危险,想向外跑,但房门都是紧锁着的,根本出不去。那一刻她感到了极度的无助和绝望,一种深深的恐惧象洪水一样淹没了小小的心灵。后来火灾被及时扑灭,她家没有被殃及。母亲听说此事后也及时赶回家看她,看到没有危险也就放心了,并没有询问她当时的感受。此事就这么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件事她逐渐淡忘,如果不被问及,可能还想不起来。因为从小经常一个人在家,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间少,而且父母话又不多,比起她的内心生活,他们更关心她的身体和学习成绩,所以就逐渐养成了她内向、不擅于与人沟通的性格。

  了解了她的成长经历,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亲临地震现场之后她会表现出如此明显的恐惧。首先幼年时母亲上班后把她交给保姆照料,由于更换了主要照料人,其依恋关系发生中断和更换,这会造成早期的不安全感。假如保姆照料不精心,无法重建亲密的依恋关系,这种不安全感就会持续下去,影响其以后的心理发展。5岁时发生的火灾,随未危及人身安全,对于一个孩童来说却是一次重大的心灵创伤。如果母亲回来能及时和她谈论这件事,把当时的恐惧感都说出来,再给以支持和安慰,创伤就会大大减轻。但母亲偏偏没有这么做,未被抚平的创伤就被压抑在心灵深处。虽然以后淡忘了,但一遇到诱发事件如这次地震,就可能被激活,那种极端的恐惧感就会再现。再加上早年缺乏安全感,长大后形成的内向的不擅于倾诉的性格,使她不能及时和同事分担恐惧,情绪得不到疏泄,就表现为恐怖的症状。所以,她这种异乎寻常的对地震的恐怖表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早年安全依恋关系的中断、更换,5岁时的精神创伤、内向的性格和亲眼目睹地震后的场面等诱发因素共同作用下起病的。

  理解了她的精神病理过程后,我们对她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干预。首先倾听理解她对灾难现场的描述和感受,让其积累的恐惧情绪得到释放,并感到被理解,被接纳,减轻其不正常的恐惧带给她的羞耻感。其次通过回忆童年的经历,让她认识到童年的创伤给她心理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那种极度不安全感的由来。让她更能理解自己目前的表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获得自知。然后又给她提供信息,告诉她地震是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在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不可抗力事件时,人们自然会产生无助、压抑、悲伤、恐惧等应激反应,另外还有安全感的丧失。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但对于那些曾经就有过创伤性经历的人,地震可能会诱发出以前创伤的记忆和情绪,两者叠加在一起,就会使这些反应更严重,甚至达到病理的状态。治疗进行到这一步,她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说她好像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释怀,也不那么谴责自己了。第三步我们教给她放松疗法,学习如何在紧张的状态下放松肌肉,以平复恐惧的情绪。最后我们说明,这次谈话只是紧急状态下的心理救援,如果她的恐惧状态迟迟不能缓解,建议其做较正规的心理治疗。

   

  点评:CCMD-3关于神经症的概念: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做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CCMD-3关于恐怖症的概念:是一种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控制不住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是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者畏惧去忍受。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恐惧症不治疗的危害 
恐慌症不治疗的危害,大家对于恐慌症应该都非常熟悉,它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近些年俩患病人群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很多人对它不了解在患病时没有及时发现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