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患上某种疾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治疗方法,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抑郁症这种疾病,我们也是一样,但是有些患者,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治疗上不能有很好的效果,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以免在日常生活中的治疗中走入误区,影响我们的治疗效果。
1、抑郁药物容易与内外科用药产生相互作用
抗抑郁药使用复杂,难以掌握,常用的SSRI类抗抑郁药物的比较安全,和多种药物(包括抗生素、心血管药物、呼吸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以及避孕药物等)共同使用相当安全,无需考虑饮食禁忌。药物的代谢酶研究有明确结果,便于掌握。
2、抑郁症是一种少见病,与自己无关
就总人口来说,抑郁症是常见病,对在综合医院就诊、住院的人群而言,比例更高。所以,要警惕该病的发生,及时就医。
3、抑郁症缺乏客观指标,故难以诊断
抑郁症的诊断原则与躯体疾病大体相同,均以病史及检查为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制订了详细、明确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在临床应用中非常方便。还有一些简明实用的评定量表,包括医生使用的量表和患者自行使用的自评量表。所有这些,都使得抑郁症的诊断变得相对容易。
4、以躯体不适为主诉者不会是抑郁症
在内科就诊的患者中,有不少人以各种躯体不适主诉,包括性质不明的疼痛、食欲减退、失眠、心慌、不安、易疲劳等。他们往往反复就诊、反复检查,被诊断为“植物神经紊乱”、“神经官能症”、“神经症”等。对症治疗效果也往往不好。仔细检查常可发现隐藏的抑郁体验,患者的躯体不适主诉是抑郁情绪的表现。
5、躯体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症与否对躯体病没什么影响
就中风患者而言,伴有抑郁情绪的可占30%左右。伴有抑郁患者的死亡率是没有抑郁患者的3.4倍。所以,抑郁情绪直接影响到躯体疾病的预后。
6、抑郁症患者症状缓解后很快就可停药
抑郁症的治疗分为急性治疗期、继续治疗期及维持治疗期,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急性期:6-8周,继续治疗及维持治疗期则因人而异,一般不少于6-9个月。大量证据显示,过早停药往往导致发病。
7、病人情绪低落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小题大做
由于躯体疾病、精神因素导致负性情绪反应、情绪不好是可以理解的,往往持续时间较短,程度较轻,能自行恢复。如果抑郁情绪持续存在(两周以上),而且较为严重,使患者感到痛苦,或影响其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会交往,即应考虑为病态,需要治疗。
8、必须让专科医生诊断才可使用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尤其是SSRI类药)已经从专科药物转向非专科用药。抑郁症与感染性炎症、感冒等病症相似,并不一定需要专科医生诊断治疗。尽年来内科医生等已经普遍接受过抑郁症的培训,基本掌握了抗抑郁初步治疗。
温馨提示,老年人儿童,妇女,及抑郁症的亲属是抑郁症的异患人群,我们要尤其注意,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减小它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只要平时生活中做好预防,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够使抑郁症远离我们的视线,免受抑郁症到困扰。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