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机看

分享

什么是急性乙肝

参与医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阎文昭 副主任医师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分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感染超过半年以上,急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感染人体以后,在半年之内得到清除。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是成年人通过某种途径,比如血液、体液接触,还有不洁的针刺、外科手术,造成病毒感染人体。在潜伏期1-3个月以后,肝炎发生急性发作。病人表现为乏力、纳差、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以及眼黄、尿黄的症状。检查肝功能,肝脏出现极大损害,表现为转氨酶的剧烈升高,甚至部分病人会出现胆红素升高,说明是急性的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对人体有很大危害,如果病人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会发展成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确诊急性乙型肝炎后,需要积极、及时到相应的专科医院就诊,及时治疗,恢复肝功能。大多数的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通常可以得到彻底的清除的。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