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北京如火如荼地召开着,而人大会议中人大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往往最受大家关注。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中医院院长宋万永在北京呼吁,建议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身份,将其纳入乡镇卫生院职工队伍统一管理,并逐步专业化和规范化。
乡村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一般指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据了解,目前中国有130万名乡村医生扎根乡村,为农民提供健康保障,承担了中国半数国民门诊量。
“纵观乡村医生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其前半段的代名词是‘赤脚医生’,后半段则成为了全科医生或社区医生的希望体。”宋万永称,不管称谓如何,也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乡村医生始终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的根本所在。
宋万永介绍,村医往往承担农村预防保健、妇幼保健、院前急救、健康教育、慢病康复、农村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管理等工作,是农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减少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力量。
宋万永坦言,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全面实施,乡村医生队伍得到了极大加强,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乡村医师严重短缺仍然存在;二是技术力量薄弱;三是乡村医生身份特殊,是卫生系统的“编外人员”,从业意愿不强;四是乡村医生收入偏低,偏远贫困地区难以招生和留住乡村医生。
全国人大代表、“最美乡村医生”、云南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对此深有同感。“乡村医生几乎是村里收入最低的群体,年轻人去外面打工也不愿意来当乡村医生,”邓前堆说。
三年多来,邓前堆一直为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摇旗呐喊。他希望能在国家层面出台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明确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的具体实施办法和保障标准。“这样,稳住了队伍,才能吸引人才”。
宋万永则建议,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职工队伍统一管理,定编定岗,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与乡镇卫生院的职工一致。使其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同时,他还建议将乡村医生更名为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进一步确保明确其任务和培养方向,逐步过渡到专业化和规范化,最终达到“全科医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