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降不下来可能是哪些原因

       2010-02-15 23:24      浏览4672次
    病情描述:
    男 74 无不良症状 此次发病时间两周前。高血压史30年。平时吃厄贝沙坦维持高压160左右,低压不高,始终80左右。08年初得过脑梗,治疗半个月,无明显后遗症。最近高压不明原因升高压180200,改用缬沙坦后仍不见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无论哪种降血压药都是可以降低血压的,不会出现没有效果的 指导意见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趋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数减少的长效制剂或剂型,以方便病人服用。常用的降压药物有 1 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氯噻酮、速尿等。 2 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 3 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4 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6 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7 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8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 9 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安达血平片等。

    刘桂珍

    主治中医师 已帮助 697712
    2010-02-15 22:31
向TA提问

有用(7)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忽视“食疗”,重视“药疗”。活动量小。精神刺激。这些方面都有可能引起高血压。 指导意见 建议平时应该多做运动,例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都可除脂减肥,刺激副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协助药物发挥降压疗效。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不宜太咸,禁烟禁酒。有些病人“口重”,喜欢咸菜、咸鱼、咸肉等。由于钠盐与高血压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好朋友”,使高血压难以下降。

    厉志洪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5783
    2010-02-15 23:23
向TA提问

有用(13)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您好,考虑您是原发性高血压,脑梗塞,目前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能与很多原因有关系,可能于睡眠不好,不按时服药,药物选择不正确,合并脑血管病等都有关系,建议您检查血流变,肾功,肾脏彩超,调整降压药物的应用,可以口服尼福达,依那普利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注意休息,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心情舒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曹驰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7521
    2010-02-15 23:44
向TA提问

有用(17)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高血压的病因不清楚,可能与高盐饮食、肥胖、酗酒以及年龄的增长、家庭遗传有关系。医学上发病因素与病因不是一回事,病因是因果关系,发病因素是相关关系。比如,高盐饮食的人比低盐饮食的人患高血压的机会要多,吃盐越多,血压越高。 指导意见 高血压控制到多少才算得到控制呢?余振球说,现在医学组织已经有明确的规定,所有的高血压病人要求血压控制在138mmHg83mmHg以下。有肾功能障碍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控制在130mmHg80mmHg以下;肾功能非常差的要求控制在125mmHg75mmHg以下;糖尿病病人要控制在130mmHg80mmHg以下。以上血压标准是经过大规模临床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将血压控制在这个标准之内,心血管病发生率最少。如果再进一步控制,将会降低控制心血管病的负担。

    李罗根

    副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8451
    2010-02-15 23:49
向TA提问

有用(6)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您好,情绪会影响血压,患者血压这么高,要警惕了,血压过高易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应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药物剂量不够还是该换药。总之去医院检查一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指导意见 对高血压病人来说,降压是硬道理,要把降压进行到底,一种药无效,可以换一种药,也可以联合用药.可以试试服用贝他乐克,依娜普利试试看。

    李霞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6884
    2010-02-16 01:44
向TA提问

有用(4)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好,目前来讲降压药用的适当,都可以起到有效的降压作用,有可能你所用的药不太合适你,或者生活方面不太注意。你这种情况,建议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你的情况调整用药。平时注意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放松心情。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按时就医。

    袁保兰

    主任医师 已帮助 696356
    2010-02-16 02:13
向TA提问

有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