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实质内的出血称为脑出血(ICH)。是指脑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病变出血。以动脉出血为多见。血液在脑实质内积聚形成脑内血肿。
自发性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患者中有93.91%有高血压病史。
脑内出血的主要临床病理过程与出血部位有关。小量出血时,血液仅渗透在神经纤维之间,对脑组织的破坏较少;脑出血量较大时,血液在脑内积聚形成血肿,可在数小时内形成脑水肿、颅内高压,使临近组织受压移位以至脑疝形成,同时使脑组织缺氧。
脑内血肿和脑水肿可向内压迫脑室使之移位,向下压迫丘脑、下丘脑,引起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幕上血肿时,中脑受压的危险性很大;小脑血肿时,延髓易于受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压迫。脑内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形成继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临床表现:高血压性脑出血以50岁左右高血压病人发病最多。由于与高血压的密切关系以致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中,个别甚至仅30余岁也可发生。脑出血虽有时在休息或睡眠中也会发生,但通常是在白天情绪激动、过度用力等体力或脑力活动紧张时即刻发病。除可有头昏、头痛、工作效率差、鼻出血等高血压症状外,平时身体一般情况常无特殊。脑出血发生前常无预感。
极个别病人在出血前数小时或数天诉有瞬时或短暂意识模糊、手脚动作不便或说话含糊不清等脑部症状。高血压性脑出血常突然发生,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临床表现视出血部位、出血范围、机体反应、全身情况等各种因素而定。
(一)内囊出血
大脑基底节为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由于损及内囊故称为内囊出血。除具有脑出血的一般症状外,内囊出血的病人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偏感觉障碍和偏盲。
1、偏瘫:出血对侧的肢体发生瘫痪,瘫痪侧鼻唇沟较浅,呼气时瘫侧面颊鼓起较高。瘫痪肢体由弛缓性逐渐转为痉挛性,上肢呈屈曲内收,下肢强直,腱反射转为亢进,可出现踝阵挛,病理反射阳性,呈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原性偏瘫。
2、偏感觉障碍出血灶对侧偏身的感觉减退,针刺肢体、面部时并无反应或反应较另一侧为迟钝。
3、偏盲在病人意识状态能配合检查时还可发现病灶对侧同向偏盲,主要是经过内囊的视放射受累所致。
此外,主侧大脑半球病变常伴失语症脑出血病人亦可发生顶叶综合征,如体象障碍(偏瘫无知症,幻多肢,错觉性肢体移位等),失结构症,地理定向障碍等。记忆力、分析理解、计算等智能活动往往在脑出血后明显减退。
(二)桥脑出血常突然起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坠地、呕吐、
复视、呐吃、难咽、一侧面部发麻等症状。意识于起病初可部分保留,但常在数分钟内进入深度昏迷。出血往往先自一侧桥脑开始,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即出血侧面部瘫痪和对侧上下肢弛缓性瘫痪。头和两眼转向非出血侧,呈“凝视瘫肢”状。桥脑出血常迅速波及两侧,出现两侧面部和肢体均瘫痪,肢瘫大多呈弛缓性。
少数呈痉挛性或呈去脑强直。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头和两眼位置回到正中,两侧瞳孔极度缩小。这种“针尖样”瞳孔见于1/3的桥脑出血病人,为特征性症状,系由于桥脑内交感神经纤维受损所致。桥脑出血常阻断丘脑下部对体温的正常调节而使体温严重上升,呈持续高热状态。
由于脑干呼吸中枢的影响常出现不规则呼吸,可于早期就出现呼吸困难。桥脑出血后,如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则,脉搏和血压失调,体温不断上升或突然下降则病情危重。
(三)小脑出血
大多数小脑出血发生在一侧小脑半球,可导致急性颅内压
增高,脑干受压,甚至发生枕大孔疝。起病急骤,少数病情凶险异常,可立即神志深度昏迷,短时间内呼吸停止。多数病人于起病时神志清楚,常诉一侧后枕部剧烈头痛和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瞳孔往往缩小,两眼球向病变对侧同向凝视。病变侧肢体动作共济失调,但瘫痪可不明显。可有颅神经麻痹症状,颈项强直等。病情逐渐加重,意识渐趋模糊或昏迷,呼吸不规则。
(四)脑室出血
脑室出血大多数由于大脑基底节处出血后破入到侧脑室,以致血液充满整个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系统。小脑出血和桥脑出血也可破入到第四脑室。这种情况极其严重。意识往往在1-2小时内陷入深度昏迷,出现四肢抽搐发作或四肢瘫痪。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四肢瘫痪常呈弛缓性,所有腱反射均引不出可阵发出现强直性痉挛或去脑强直状态。呼吸深沉带有鼾声,后转为浅速和不规则。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