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危害有哪些
大众对丙肝普遍缺乏重视,对疾病相关的知识认知率非常低,甚至普遍存在错误的认识。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公布的《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76%被访者对丙肝可治愈不了解,80%的被访者甚至错误地认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丙肝”。正因为如此,使众多丙肝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丙肝目前在全球尚无疫苗可供预防。我国丙肝流行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报告的丙肝发病人数约12万,是2003年的6倍。丙肝一直以来也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足够重视,是临床漏报率最高的法定传染病。
丙肝是造成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每年约导致30万人死亡。丙肝主要危害就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丙肝在潜伏期没有异常反应,让人无法一下子就发觉。在我国丙肝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大约有50%的丙肝患者会转变为肝硬化,而这些肝硬化病人中又有近50%会发展成为肝癌。由此可见要对丙肝引起相当大的重视。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
1.血液传播,主要有:
⑴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⑵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
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文身、文眉、穿耳洞等美容、美甲、修脚等侵入性操作隐藏感染危机。
5.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丙肝的治疗方法
丙肝慢性化率太高,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病毒治疗,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长效的干扰素是一周打一次,普通干扰素是隔一天打一次,长效干扰素持续应答的几率比普通的干扰素提高10%。干扰素单独使用不好,还是要加上利巴韦林。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但是在标准的基础上,还有一个个体化的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慢性丙肝治疗要根据病毒基因分型和患者应答的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多,利巴韦林也有不良反应,治疗方案需要专科医院专科医生给予正确的指导。随着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这一丙肝治疗金标准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丙肝治愈率已达到70%左右。
相关文章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