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发布时间:2016-05-09   来源:中华康网   

  1.冲动形成的异常

  窦房结,结间束,冠状窦口附近,房室结的远端和希室束-普肯耶系统等处的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或其内在病变,均可导致不适当的冲动发放。此外,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如心房,心室细胞,亦可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诸如心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增多等均可导致异常自律性的形成。

  2.冲动传导异常

  折返是所有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性停泊

  2.异位心率

  被动异位心率

  (1)逸博(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主动异位心率

  (1)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室性)

  (3)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4)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4)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症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心律失常的病因都有哪些 
心律失常这种病理现象在人群中广泛存在,那么他究竟因何而起呢?是什么引发了心律失常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都会有心律失常的症状呢?一、药物作用如圭尼丁、洋地黄、氮化...